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家庭科技》2012,(2):37
中医学认为,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凉,人肺、胃、肾三经,有润肺益胃、养阴生津、朴虚强身、清热明目、除痹止痛之功.其滋补特点是清中有补,补中有清,适用于劳损体虚、咽干口渴、腰膝酸痛等症.石斛不但可以药用,而且还是很好的食疗补品,下面针对健身补虚、健脾养胃、通痹止痛、养肝明目、提高免疫力等几种功效,为大家介绍几款使用石斛作为主要原料的姜味佳肴.  相似文献   
52.
《老年世界》2010,(4):44-44
大米 大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53.
我的胃肠不太好,总感觉胃胀、胃酸。一位老中医告诉我,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及脚部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总结了几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脚趾抓地。采取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双腿打开与肩同宽,脚趾抓地、放松交替进行。可以刺激脚趾神绎。  相似文献   
54.
炎炎盛夏,保健养生方法有很多,但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以下3个提醒有益于身体健康。提醒一:进行耐热锻炼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中热应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而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具体办法: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在25℃左右的环境进行室外活动,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程度。提醒二:防"湿"需趁早夏季多阴雨,这种"湿"的环境极易诱发人体病症。夏季阴雨天或雾天要少开窗户,居室内可安放部  相似文献   
55.
常怡勇 《老友》2013,(6):67
红枣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养胃健脾,益血壮身。现代营养研究认为,红枣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人体血液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加速新陈代谢。同时,吃红枣可改善心肌营养,对于保养心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6.
蒋可 《家庭科技》2013,(10):34-34
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其特殊性及与全身的广泛联系,是其他穴位无法比拟的,被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肚脐是任脉上的腧穴,脐疗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等专科疾病的治疗上。现代研究表明,穴  相似文献   
57.
羊水过多在妊娠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子肿”或“妊娠肿胀”[1].2001年1月-2011年6月,笔者运用白术散加减(取其补气健脾、温中行水之功,再结合临床随辩证加减)煎汤治疗我站127例羊水过多的孕妇,并行B型超声监测及观察其效果,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问:听说刺五加可保护神经细胞,治疗神经衰弱,果真如此吗?该如何服用这种药呢?宁乡县吴望良答:刺五加为五加科(与人参同科)植物刺五加的根或根茎,性温,味辛、微苦,归心、脾、肾经。功能益气健脾,养心补肾,祛风湿,壮筋骨。主治脾虚乏力、心肾不足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肾虚腰膝酸软,风湿痹痛,亦可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刺五加既可单用,亦可与其他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59.
从小暑再到立秋、处暑,这一时段我们称为长夏。长夏五行属土,与脾相应。脾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燥恶湿。长夏阴雨连绵。湿邪严重,极易伤脾。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黄色食物,再加上穴位按摩,便可保你健康无忧。  相似文献   
60.
《老年人》2015,(5):63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让不少中老年男性苦不堪言!有些人瞎治乱治,结果越治越糟糕!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多、尿口滴白、尿潴留、下阴胀痛、腰膝酸软……怎样才能少走弯路,轻松对付前列腺疾病?5研究者贡献秘方肾腺同治是正确出路研究发现:肾脏和前列腺关系密切,认为须同步治疗。否则,就像治理一条污染的河道,单纯治疗前列腺,就像只是清理下游,上游的病菌、毒素还会引发二次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