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37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16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21年《民事诉讼法》的第四轮修订存在三个新特征。一是授权试点,通过先行授权部分地区试点改革来绕开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争议,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案矛盾问题。二是法院主导,最高人民法院直接主导修法,主要以实用理性而非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作为修法的知识来源。三是快速审议,仅两次审议就表决通过,未对存在争议的草案作实质性修改。理论界基于反馈时间有限、获取信息不畅、发声平台不足等因素在本轮修法中存在“失语”现象。实际上,未来尤其应当在审议环节增加理论界的发声机会,以此帮助立法机关制衡可能存在的部门本位倾向,制定出更合适的民事诉讼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92.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区分的学理框架有助于界定用户无需付款的网络服务合同中用户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服务的对价并非用户提供其个人信息,而是用户同意网络服务提供者处理其个人信息。解释论层面,同意处理个人信息构成提供网络服务的对价(对待给付),网络服务合同的对价性并不体现为牵连性,而是体现为条件上的联系或原因上的联系。功能论层面,同意处理个人信息作为对价涉及认定用户的同意是否自愿作出,进而影响同意的效力。“捆绑授权”情形下用户作出的同意无效,欺诈或误导情形下同意的效力须借助“跷跷板理论”进行场景化认定。  相似文献   
93.
《社科纵横》2018,(7):17-21
十九大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化。我们既要精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了解人民需求所发生的变化,了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在;又要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必须坚持以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谋划推动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95.
梁礼宏 《社科纵横》2013,(2):225-226
寻求科学理论的经验确定性一直是规范认识的核心主题,而立足于整体论,经验对理论的作用则是非充分决定的,理论的评价取决于实用的因素,没有规范的标准。  相似文献   
96.
97.
98.
我国的数字音乐市场采用数字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是否合法需进一步讨论。本文以反垄断法为视角,以腾讯音乐平台为例,分析得出,在当代数字音乐平台的竞争中,腾讯音乐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在现实中,由于网易云音乐优秀的音乐社区文化,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对抗,市场竞争状态尚且良好,但是我们仍要警惕数字音乐市场可能发生的垄断危机,进而作一定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99.
现阶段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模式已无法适应数字时代下著作利用型态,还存在支付权利金的流程庞杂且容易被中间人隐匿、音乐创作人难以及时获取应得合理报酬等现实困境.应用区块链技术后,能够有效解决著作权集权管理组织所面临的无法处理的身份验证问题,赋予著作权利人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授权管理的自主控制权,协助著作权集管组织建立全球资料大数据库.区块链技术是否适应于著作授权,应视著作授权的 目的及方法、范围来决定,如果是特定目的、一次性授权金额高的大权利授权,为使授权的目的、范围、内容和授权金明确化,权利人和使用人之间可以选择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来辅助授权.  相似文献   
100.
龙大光 《现代妇女》2014,(12):I0041-I0042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产物。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才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纳入其中,其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在此前后,我国学者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对“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起源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其涵义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这使得实践部门很难把握证明标准的尺度。本文将试着从“排除合理怀疑”的起源出发,并在简论述我国引入“排除合理怀疑”的价值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