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83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基于文化公共性特征以及理论界对公共领域的探讨,提出当前公共文化领域转型应以文化公民权的保障为前提,文化治理机制的确立为关键,核心价值的共识为目标。文化治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它鼓励地方文化分权、基层多元自治管理和公民文化参与实践。公众对公共领域文化生活的充分参与,提供了一条形成公共秩序的文化途径;它将有助于在公共领域中重构文化主体性价值。本文提出促进公民积极的文化参与实践、搭建开放的创意社群网络及构建公共文化领域内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实现新兴城市文化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2.
哈贝马斯在政治统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是,政治行动领域是根植于生活世界情境之中的,只有那些与公共领域具有实效性联系的政府行动才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忠诚.可见,公共领城,主要是政治的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权的合法性需要由政治公共领域理性地提供.这是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哈贝马斯从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着重论证了政治公共领域的衰落必然导致政治的合法性危机;而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哈贝马斯则重点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重建有赖于公共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重构.在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被构建成一种能够提供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往共同体",公众可以自由而平等地介入其中,自由论辩以形成公共意见,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将公共权力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政治的统治秩序生产出经过公众论辩、审视及批判的服从和忠诚.  相似文献   
53.
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前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前提批判是对公共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它保证了问题研究的彻底性。前提批判的主旨就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直接给出公共性的原初要素,缺少原初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公共性就不可能发生。就公共性之原初的逻辑结构说,有三个要素乃是必要性的条件:公共活动、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公共活动构成公共性的社会基础;公共理性是公共性得以发生的主体性条件;公共价值是公共性的本质。优先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尽管是预备性的工作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4.
文学与公共性话题,作为时代的症状.反应为公共的身份焦虑在文学空间的投射.从而混淆时代性与公共性、文学空间与公共空间、现实确认与文学反讽的界限.就表征形式而言,文学与公共性存在着刻意的刺离,但其内在的关联在于,整体意义上的文学与古典政治学的向度并无多大差异,表现为对永恒、价值以及真理的追问与追求.  相似文献   
55.
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参与的同时也承载了多元的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组织来说,价值诉求构成了其发展的原动力,为其赢得了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价值性只是社会组织运行的一个方面,组织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迷思也会成为其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而协调社会组织价值性同公共性之间的张力,明确其价值诉求的边界,完善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则有助于克服价值迷思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而明确组织价值边界,加强组织公共性建构以及完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则有助于克服价值迷思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6.
张蕊 《理论界》2013,(10):157-158
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自媒体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谣言,传播主体缺少独立判断;自媒体传播的内容有限,对公共问题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自媒体传播中传播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的匮乏和责任认定的缺失,也影响着其公共性内涵的丧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缺失,应该鼓励自媒体传播主体慎议和自省,培养良好的公共话语,同时保持自媒体传播和主流媒体传播的平等性,并且制定灵活的谣言纠察机制.  相似文献   
57.
乡镇政府扩权改革是县乡权责关系重新调整的过程,旨在合理划分乡镇政府权力与责任边界,增强基层政权体系的公共性。然而,实践领域的乡镇政府扩权改革过于强调县级部门责任下沉,导致乡镇政府陷入超负荷运转和职责空转并存的矛盾中。乡镇政府扩权改革在价值、目标、主体和方法四个维度上呈现公共性不足困境:一是价值取向上的重效率、轻质量,二是主体对话中的村民参与缺失,三是目标制定中的部门主义倾向,四是方法运用上的低制度化缺陷。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公共制度、强化村民参与、优化资源配置,建构乡镇政府扩权改革的公共性,进而提升乡镇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8.
“文学考古学”一词化用了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虽然现有研究较少涉及,但并非新说法。美国有解读非裔文学传统的“文学考古学”(Literary Archaeology),中国的张哲俊对此亦有专书,称其为研究文学物质、努力还原事实的比较文学新方法。无论如何,大多论述是以研究者为主体铺陈,不曾以作家为底本,来关注他们在文学中的历史实践,因此没能突出作家的主体性。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包括在外界诘难作家漠视文学公共性的当代,为何作家却愈加倾向于历史题材的书写,进行文学考古,以及他们其间的写作理路是怎样的,所呈现出的写作又有着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59.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至今,伴随世界的全球化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出现了飞跃性发展.然而发展并不均衡,在文化领域中,精英文化出现逆势而退的局面,陷入困境.一方面,精英文化体制在价值规律的荡涤下陷入土崩瓦解;另一方面,精英意识缺失、精英行动迟钝,精英地位边缘化.商业化的冲击、职业化的腐蚀、西方后知识分子理论的影响是中国精英文化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文化精英的自我蜕变、人文精神的挽救、知识分子公共性的重建,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精英拯救精英文化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60.
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多元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极具争议,其产生之因是,通过多主体的协调配合可以克服政府及市场供给的无效或低效,但多元化机制中各主体的协调配合也会发生失效,一样会造成供给的效率损失以及产品公共性缺失的问题。而避免这种问题,政府必须发挥多元机制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