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9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1943篇
劳动科学   150篇
民族学   189篇
人才学   411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4910篇
理论方法论   865篇
综合类   9459篇
社会学   1056篇
统计学   22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1320篇
  2008年   1626篇
  2007年   1135篇
  2006年   958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724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卷首语     
《社会福利》2002,(12):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12月12日召开的专门会议上,对做好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年来为解决这方面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  相似文献   
72.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因而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对生存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73.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对于文学主体间性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摆脱本质主义倾向和二元论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按照这种理论 ,文艺活动就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 ,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 ,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 ,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74.
经济学视域中的信誉是坚持诚实交易、信守合约所获得的声誉。经济学所分析的信誉主体是指那些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的个人和组织。从现实社会看,经济学的信誉主体仅仅是市场主体之一部分。由市场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可以逻辑地推导出信誉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产权是信誉主体确立的基础,原因在于第一,置信的承诺显然与主体履约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第二,交易性互动必须建立在交易各方的产权基础之上;第三,有恒产者追求的已不再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失信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75.
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探索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76.
舆论监督主体问题是舆论监督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就公众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新闻媒介是不是权利自授以及"二元结构"问题,与周甲禄先生《论舆论监督的主体》一文进行商榷,并澄清某些分歧,以期深化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77.
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78.
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受体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传播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 ,论述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受体二重性的问题。通过对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受体关系进行分析 ,提出了企业文化传播的内传播二重性和外传播二重性 ,及其主受体互换的观点。  相似文献   
79.
从"终身体育"视角谈高职体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前期阶段的一种特殊形态。为此,要从体育改革基本理念的三个方面,即终身体育观、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观和育人为本的课程设计观出发,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职体育课程及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80.
现代大学应有现代的办学理念 ,正确的理念是办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树立社会服务、教授中心、学生主体等理念 ,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