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65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664篇
理论方法论   321篇
综合类   1630篇
社会学   451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引入公益诉讼完善外逃腐败资产追回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生效,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反腐败的国际合作问题,公约最大的贡献就是设置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腐败犯罪资产的追回机制,但是,由于立法上的滞后以及公约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使得中国尚未探索出一套有效追回流失于境外腐败犯罪资产的制度;由于公益诉讼的自身优越性,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充实和完善外逃腐败资产追回机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2.
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它可以形成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报纸是作为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这是马克思关于媒介在传播、形成、监督舆论方面的精辟论述。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也强调:“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让人民负起责来,才不会政息人亡。”人民监督政府、人民意见的传达,更多的时候就是通过媒介来进行的。传播舆论、引导舆论是媒介当仁不让的职责。舆论监督是建设民主、健康社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的新闻理论体系中,舆论监督一直被看作是媒…  相似文献   
93.
深度报道 ,作为新闻表现的一种形式 ,随传播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在写作过程中 ,题材的选择、新闻事实内在逻辑的发掘 ,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互联网凭借全媒体、流媒体优势,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传统媒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市场份额、广告份额全面下降。面对这样的趋势,传统媒体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优秀媒体人在不断地流失。如何在逆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专职记者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进行多角度、全景式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5.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未对反垄断公益诉讼明确规定。而在市场经济下,基于对违法垄断行为的危害性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维护公益性的目标以及检察机关通过检查监督维护公共利益方式的理解,检察机关提起反垄断公益诉讼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根据反垄断公益案件类别不同,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或提出检察建议的方式行使检察监督权。  相似文献   
96.
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上海市高校与社会公益组织群体在志愿服务媒介效应上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和社公益组织在媒介建设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而两者也更应注重发挥以"网络"和"人"为媒介的效应,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可行性保障。  相似文献   
97.
98.
99.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在信息的公共性基础之上,能有效改善信息个人的弱势处境,缓解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内在张力。公益诉讼制度介入到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中,其法律依据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当前,在适用上还存在着适用条件不具体、起诉主体顺位难确定、举证责任未合理分配以及不同公益诉讼关系未厘清等问题,需要细化具体适用条件、明晰起诉主体顺位、公平分配证明责任以及整体把握不同公益诉讼的衔接与配合,从而保障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实现平衡信息主体间的利益,维护信息公共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