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568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36篇
人才学   155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1982篇
理论方法论   369篇
综合类   4441篇
社会学   600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12.
清平湾是史铁生做知青时生活的地方,在告别十年之后,他失去双腿,由此他无法再回到广袤的黄土高原,却深深怀念着它,于是写下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把写作的视点放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回归,以闲谈的笔调、故事情节上的弱化、语言上的美感、节奏上的跳跃回放等使文章充满了散文诗的气质,渗透着自然素朴的文学之美,高扬着纯朴、善良的人性美和超脱人生苦难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带有浓烈的自然色彩.本文试从小说的背景环境、人物语言和故事情节三方面来加以阐述,从而揭示这种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美学角度比较分析了美国“新英格兰诗人”亨利·朗费罗与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孟浩然的几首自然景物诗 ,旨在解读他们相似的审美情趣和东西美学相通之处。文章指出两位诗人的表层景物描绘下皆隐藏了深沉的价值关怀 ,体现了本然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相互渗透侵袭 ;传达了他们对人世的顿悟以及对超越时空的生命意识的终极探寻。此外 ,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经历了不同的生活道路 ,两人对自然的表现方式亦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艺术随笔     
观察、感受与想法 我们对外界对象的认识途径不单单是视觉,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必须借助于这些感觉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外界对象,进而经过内心的深化与想象——自然的人化与人的异化,我们方可产生艺术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小小  欧罗巴 《社区》2002,(20):48-49
人类的一切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为自身服务的,都能给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这里的几款充满灵性的多功能展示架就很具有现代设计的感觉。“自然——人——社会”为中心的造型设计,给生活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范玉芬 《科学咨询》2008,(20):56-57
针对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只求新,不求真"的现状,提出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从与自然、与文本、与心灵对话三方面出发,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生活--心灵的观照,真正达到语文作业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8.
自然回归观念的深入人心,不仅使人们的行为开始崇尚自然,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都市的生活方式——一部分新潮族开始返璞归真,玩起了新节俭主义的城市版。  相似文献   
19.
卢梭美育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审美追求的论述中。卢梭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关于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的区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比较以及对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美育最高理想的思考,对于批判当下泛审美化的现实和启示陷入困境的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吉林省少生了1000多万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2007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2730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随着中央《决定》的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口计生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