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茶颂     
罗妹 《山西老年》2009,(2):49-49
河滩的芦苇,在春潮涨起时,亭亭地立在水中,像水鸟纤细的足,洁净得一尘不染。它们无忧无虑,在风中舞蹈。水波一轮一轮传送着彼此的悄悄话,并把这快乐散布得很远很远。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本原在天,落脚点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强调正心,主张"达情养性"与道德践履;并从历史、现实与学理等不同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沦丧现象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船山的道德理想模式是"内圣外王",圣贤治国。  相似文献   
13.
紫禁城御花园肇建至今,已历数次修建工程。其初名宫后苑,明中后期改称御花园,清代至今仍因此名。其初建规模仅占钦安殿周围自南而北的狭长区域,至嘉靖年间始拓展至与今相近之规模。万历时期,御花园内的规划已较为充盈而完善。有清一代,御花园内的工程以修缮为主,但亦有出于统治者自身信仰与兴趣而进行的改建工程。花园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如四神祠南面承露台由明代仙人承露之处渐变成民国时期的观鹿之台,原本为观景赏鱼而造的澄瑞亭至清代变为斗坛,明代所建曲流馆于清中期被拆除却在清末以禊赏亭之名被延续于花园的另一侧,养性斋与绛雪轩相继出现又几度修缮并最终形成阴阳和合的关系,以及千秋亭于咸丰年间经回禄之灾而覆灭却又借同治帝大婚之契机得以重建等。  相似文献   
14.
李建光 《船山学刊》2011,(2):118-121
养生与养性是《淮南子》神仙修炼术中的关键性的技术,《淮南子》认为养生是修仙的基础,养性是修仙成功的关键.养生与养性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王庆 《管理科学文摘》2011,(14):199-200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太极拳是一种男女老弱皆适宜的,对多种慢性疾病有着显著疗效,以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行神兼备、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通过演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培育自己的心性好品质,是实现现在社会时尚养生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查阅学术期刊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了太极拳和时尚养生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太极拳对现在的社会时尚养生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5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社工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推进大会。坐在庄严肃穆的会场,想到这里可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地方,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聚一堂相商国事的地方,作为一名NG0组织的代表,我由衷感到国家对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视,无形中也提升了作为一名社工人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儒家有三个代表人物———孔、孟、荀 ,他们的道德修养论奠定了其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论的基调 ,但由于他们三人分处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同阶段 ,面临的具体社会情势有所不同 ,导致他们的道德修养论在前后传承发展中又有所损益流变。孔子“仁”“礼”并重 ,在道德修养中注重“学”“思”结合 ,内外兼修的方法 ;孟子推行“王道”、“仁政” ,在道德修养中继承了孔子的“思” ,发展出“存心”、“养性” ,向内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 ;荀子“隆礼贵义” ,在道德修养中继承了孔子的“学” ,发展出“强学而求”、“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陶弘景编辑整理葛洪之后的道教养生术而成《养性延命录》。该经典主要内容为养生,但也包括修仙之道。《养性延命录》认为,人有三种死,"夭伤"死、"命尽"死与形劳神竭死。分析此三种死的目的在于倡导长生不死之追求,此即为其中的"命尽"、延寿、"神"仙与"无死地"仙诉求,这些都是对死亡的超越,而修成"无死地"仙是对死亡最究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相似文献   
20.
晓丽 《老年世界》2006,(19):32-32
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类型的性格,这些不同的性格,或有益于健康,或对健康不利,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