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养性先行     
养生,指的是保养人体的生理机能,而养性,则指的是调理人的性情。其实,养生与养性是统一的,。生理健康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性情的修养水准来决定的。养性应该是手段,养生才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活出质量——健康的活着,就得以养性先行。从这个层面来说,养性较养生更重要。  相似文献   
22.
《老年世界》2010,(7):45-45
古代很多学者很重视养德以养心,养心以养身。 一、要知足常乐 一个饱经风霜、拼搏大半生的老同志,把名利和物质生活看得淡薄一些,乐天知命,在心理上得到放松,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不让个人名利在脑子里大闹天宫,自然就能精神内守,达到静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23.
翻开祖国医学史册,医家中的老寿星可谓代有人出,逾百岁的老寿星亦不少见,隋唐时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据可靠资料记载,他生于581年,逝于682年,享年101岁。他自40岁始,尽60年精力著成古今闻名的医药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他一生不慕功名利禄,矢志于医药。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皇帝曾下诏授他以爵位,可他坚辞不受,甘愿隐居山林,行医民间,广搜博采各地药方,研究医药和养生之道,被人们称为"药王"。因时人皆以神仙敬之,故又称他"真人"。虽然时人敬之如神仙,但孙氏并不相信神仙之术。他说:"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所谓养性,即养生。  相似文献   
24.
孙思邈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同时深受道家等思想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含"性自为善"之养德、"啬神"之养神以及"俭约"的饮食之理、"导气之道"的导引术等养性为核心的养生之道。这种讲究精神内守、神形合一的养生智慧,是与道家的修德得以保身、清静无为、吐故纳新以及《内经》养德宁性、顺乎自然的修身原则等思想一脉相承的。孙思邈养生之道内含着养性和养形的统一,不仅含蕴着养生实践路向(养性、养神、养形)和价值取向(长生久视之道),而且揭示了医道同源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5.
“修身养性”本是传统文化中个人向内练功、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基本途径 ,现在却被当今的商业市场篡改为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以美容、整容、整形为指针的“修身” ,以凸现性感、性诱惑、性能力为目标的“养性” ,日益成为消费文化中的时尚模式。广告与时尚中被大量展示的袒胸、露背、裸肚、光腿等性感符号 ,并非本真意义上的身体自由与性解放 ,而是作为消费社会的一种艺术噱头 ,在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营销利器。  相似文献   
26.
养性延命录》中蕴含着深刻的饮食养生思想,其《食戒篇》阐述了饮食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要节食以养生,对现代人的饮食观有良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7.
范琪 《老友》2008,(10):52-52
时下,市场上的报刊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真正能吸引我的不多。而《老友》则是令我百读不厌、移情养性的一本好杂志。多年来,我不但坚持反复阅读每一期《老友》,而且收集装  相似文献   
28.
29.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琏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相似文献   
30.
在天道自然、人道自已、我命在我不在天等道教教义的感召下 ,道士们致力于养性延命的研究与实践 ,寻药、炼丹、假外物以自固 ,从而推动了本草学的发展 ;炼气、炼神、炼形 ,借众术以共长生 ,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自已人道的内丹功法 ,从而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