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中国社会导刊》2008,(20):60-61
健康长寿该怎么吃?长寿老人吃什么?养生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后发现,长寿老人的日常饮食有十大爱好。  相似文献   
42.
李金华 《老友》2009,(5):55-55
人的生命过程,是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的过程。脏腑功能正常是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条件。摄养脏腑,增强脏腑功能,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其中尤以摄养肾脾为先。  相似文献   
43.
自古以来梳头作为保健方法之一,为历朝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中国古代《养生论》中就有“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之说。《黄帝内经》中也有“一日三篦,  相似文献   
44.
丹枫 《女性天地》2011,(9):60-60
中秋皓月当空之时,边赏月边品饼,不啻一桩美事。但按照现代养生学来说,月饼这种多糖多油的食物吃起来总让人心生忧虑。该怎么吃才健康呢?  相似文献   
45.
古人为什么采用养生一词来标识有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知识和行为 ?其原因有二 :一是古人高度重视人和生命 ,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把生看作是天地间大德 ,认为爱惜身体就是对父母尽孝。二是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 ,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养生 ,即供养生命、供养身体 ,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 ,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因此传统养生学以静为主  相似文献   
46.
邹图兹 《老友》2016,(4):65
古今中外的养生理念都注重一个"动"字。经常按摩脊柱、前胸、肚脐、脚底这四区,使机体和经络在"动"中受益,有利于增进机体健康。脊柱脊柱是人体的两条最大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有益于全身器官的滋养,从而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前胸位于前胸胸骨后面的胸腺是主宰整个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免疫器  相似文献   
47.
《太一生水》作为一种有着明显道家特征却又独异于先秦典型宇宙生成论图式的篇章,其风格的迥异与逻辑上的缺陷使之饱受质疑。通过《太一生水》与《黄帝内经》等相关医学文献的关联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理论构建、概念的使用乃至一些细节方面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推论,这种相关性背后的可能真相是:《太一生水》是一篇关于生命的生成论图式而非典型的宇宙生成论图式。沿着此图式出发,许多矛盾和疑惑也可以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而道家哲学养生学如何开出中医学脉亦在此篇章中找到承启的枢机。  相似文献   
48.
《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除阐述医学理论之外,还广泛涉及到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养生学、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汇集了从春秋至秦汉时期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形成独具人文性和多元思维特点的中医文化。《内经》养生学思想在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影响下,重视内外兼顾、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主张未病先防、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尤其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江奔  袁静 《南方论刊》2008,(2):84-85
养生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人类原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再上升为理论,然后再指导实践,逐渐形成了"养生学"。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与自然、疾病、衰老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逐渐认识了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创立了内容丰富、内涵广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学。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以来,科学主义思潮兴起,道教日渐式微。为了争取道教的存在空间,陈撄宁以其慧眼卓识,高瞻远瞩地为道教的前途另辟一条径路——提倡“仙学”独立。陈撄宁率先提出“仙学”,但他提倡的仙学不同于古代的神仙学,而是一种贯通三元丹法的丹道学,其重点是内丹养生学。陈撄宁的仙学区别于古代的神仙学,又区别于儒、释、道三家,其根本在于仙学讲“长生”,讲“我命在我不在天”,仙学是可以改造人生命存在状态的养生学,可以补救人生的缺憾。仙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性命双修的内丹养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