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318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读书与写作     
我认为文章是否写得好,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关系密切。一个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文章的文采和深度。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自己文思如泉涌,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阅读量,用大量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文章,这也是奠定自己作文的基础所在。我对于书籍的阅读是有一定规划的,例如现阶段,我每晚临睡前都会读一回《红楼梦》。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准备一本枕边书,充分利用每晚入睡前的时间,适当地阅读片刻,充实一下自己,同时也是为自己忙碌的一天画上圆满  相似文献   
102.
题型盘点 “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性的优势,使一直受命题老师的青睐。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3.
以模因论对英语写作教与学为指导,从主题内容、句式结构、语言等三个方面检验学生经过模因输入指导和未经过模因输入指导的差异,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均有提高,但是实验班成绩提高明显,而且在三个方面均超过对照班。由此可以看出,模因论所倡导的传统背诵、模仿等学习方式的回归,对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指导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04.
高考作文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最底气不足的了。“写作文没材料,没论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要注重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5.
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通过对河南省六所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完成时,即大二下学期期末)英语写作能力状况的调查,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6.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写作是学生的痛,评改作文更是老师的痛。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当前,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文评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7.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作文教学必然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综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初中作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贯彻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8.
小学教育阶段中语文作为重要学习科目,语文写作不仅是学生语文掌握程度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能够用汉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阶段,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象地揭示了积累与写作的关系。“米”即习作的素材。素材哪里来?笔者在“中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协调发展有效提高”课题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积累方能解决“米”的问题。积累的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在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创设课堂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病文-范文-仿文-改文-范文教学模式的运用,更便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