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已由单一的地区经济增长转向区域内社会整体福利的增长.基于这个逻辑起点,地方政府官员要获得个人政治上的晋升机会,首先要与区域内的其他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本文认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既可以达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能满足区域内公共物品的提供,地方政府倾向于自发性合作;在交易费用过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政策实现诱导性合作.  相似文献   
82.
本文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理论范式来分析人们的道德行为.正如公共选择理论取消了私人领域的"经济人"和公共领域的"政治人"二元区分一样,我们进一步地把"道德人"和"经济人"看成同一个人.因此可以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理解为一种物品供给,道德行为这种物品具有正外部性,是一种公共品.正是这种公共品的特征决定了不能依赖自发的秩序来增加伦理道德的有效供给.在建立市场经济的伦理规范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增加道德供给的责任,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要提供正义.  相似文献   
83.
农村税费改革的逻辑(笔谈,五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破解“三农”难题,中央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2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推进到河北、湖北等16个省份,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费改革的同时还启动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即乡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合村并组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干群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基层财源枯竭。农村公益事业缺乏组织动力,农民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变化等新问题和新情况,构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必须面对的环境和障碍。而当前农村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显然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和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以下一组文章,是对税费改革及其在乡村社会造成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现象的关注。这组文章在扎实的实证调查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税费改革实施过程的逻辑归演、税费改革的深层原由及后果,对税费改革本身和相关配套改革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与政策部门和学界主流不尽相同的新的解释。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能促型国家的角色: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非营利部门的转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顾昕 《河北学刊》2005,25(1):11-17
随着中国市场转型的深化,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市场经济中,民间非营利组织构成公共部门和营利部门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计划经济体系的遗产,事业单位在整个非营利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出现了走向企业化和民营化的变革。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国家扮演能力促进的角色至关重要。一方面,建立一个规范的非营利组织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培育民间非营利组织自主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
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土地问题中的焦点性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关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以既要促进流转,又要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权利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背景,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别从现代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与博弈均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
王贞勤 《新天地》2016,(7):44-45
2016年5月初的一天下午,北京某小区忽然来了几名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和法警,他们径直来到一户业主的家里,不大会儿就将一名30多岁、衣着时尚的女子“请”到了楼下,被一块儿带出的还有她的几只皮箱等随身物品,同时警告她:“这个家已经同你没有任何关系,今后不经这家主人的同意,不准你再擅自侵犯人家的居住权!”这名女子只好收拾起物品讪讪离开,而楼上的一对老夫妻望着她离去的身影,哭了起来:“孩子,我们也不愿这么做,其实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相似文献   
87.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非均衡是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历史演进过程的理论梳理发现,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配置处于一种非均衡的态势,进而解析了引致其无效率的机制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88.
现代国家的政治本质和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效率与公平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所应追求的最主要价值,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和规模经济的程度,决定了公共物品在提供上的效率和公平价值的实现与政府的层级和规模的相关性.由此,公共物品理论在推进政府层级设置的过程中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54-58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总体上看供给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政府,在供给过程中对自身权利责任界定不清晰,其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以政府为供给主体,同时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供给体系,并建立合理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行政立法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90.
斌峰 《新少年》2010,(9):9-9
在抚顺市民主小学走廊里,可以看到“借物处”和“失物招领处”。借物处上方墙壁上贴有分类标签,写有温馨的提示语,提示他们用过后要主动归还。箱子里放置了红领巾、跳绳、校服、鞋套等多种物品,供忘记带物品的同学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