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70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8583篇
劳动科学   918篇
民族学   787篇
人才学   936篇
人口学   951篇
丛书文集   6852篇
理论方法论   1645篇
综合类   13398篇
社会学   2988篇
统计学   3626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1093篇
  2014年   2594篇
  2013年   2082篇
  2012年   2500篇
  2011年   3185篇
  2010年   3314篇
  2009年   3529篇
  2008年   3540篇
  2007年   2468篇
  2006年   2198篇
  2005年   2034篇
  2004年   1507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372篇
  2001年   1291篇
  2000年   1137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1.
312.
313.
罗佐清 《职业时空》2008,4(9):94-9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侧重于职业技术学习的教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生活的广大老百姓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富有生命力的新增长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的大潮中,探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14.
张玉霞 《职业时空》2008,4(10):106-107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空间在基层,农村的稳定团结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当前,随着社会形态转型,农村的基本情况发生了重大变革,党的基层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必须提升服务的水平和层次,采取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使农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315.
关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与劳务输出产生的人口流动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调查,指出了当前农村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识,重视保护农业劳动力;推进涉农企业到农村发展战略;积极支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组。  相似文献   
316.
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之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汶川地震灾区处在西部,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灾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加快重建步伐和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17.
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就业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此,我们到有关镇、村和县直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18.
319.
义务教育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率。工业化时期的义务教育在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上是统一的,但在信息化社会,二者就出现了差异。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义务教育的效率不同,因此基础教育制度的选择及改革具有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320.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市场大省,省内各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政策取向等种种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这使得各地的发展基础、水平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不平衡发展思想为主,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措施,确立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推动了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