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4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5029篇
劳动科学   722篇
民族学   407篇
人才学   652篇
人口学   813篇
丛书文集   4878篇
理论方法论   1341篇
综合类   11087篇
社会学   2194篇
统计学   157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04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851篇
  2013年   1703篇
  2012年   1907篇
  2011年   2177篇
  2010年   2197篇
  2009年   2654篇
  2008年   2375篇
  2007年   1698篇
  2006年   1529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982篇
  2003年   1025篇
  2002年   698篇
  2001年   706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的是政府一元治理模式。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政府一元治理模式收效甚微。西方治理理论在治理实践中成效显著,我国宪法也赋予了农村基层组织自治权。因此,政府可以村委会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主体,吸纳村民、村经济体、企业与社会团体等治理主体参加,形成多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52.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面临着保障就业权益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措施存在短板、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还比较严重、某些地区城镇化过度或失衡发展影响就业实效、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等困境。为此,就要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就业权益保障实效,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广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消除就业歧视,还要促进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53.
农村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城镇化”之重任,需通过横向互补和纵向有序的共谐结构体系来保障。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处于一种“失序”状态,其结构功能、目的意识呈现出萎缩与非自觉,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学习过程“压迫”、农村社会成员生命生活“物化”、农村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颓废等危害。为消除这些危害,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效益性,有必要采取分合位育:注重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构的互补性;以人为本:凸显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实践的人性化;上下结合:加强农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改革的草根化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954.
江苏省农村校车管理运营存在很多问题,结合江苏省农村具体情况,研究确立符合江苏省农村校车特点与规律的管理思想,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可以建立符合江苏农村校车实际情况的运营管理模式;从法律、市场准入、职能部门建立、教育布局与校车需求分析、运营模式的确定、营运安全监管等六个方面探讨校车运营模式的构建,可以提高江苏省农村校车的安全规范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55.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基于调研浙江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和对接性,探讨以怎样的有效对策,使农村职业美术教育更好地为引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与层次服务。  相似文献   
957.
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他地方大致同步,但也有其自身特点。"防区制"时代,由于缺乏中央政府力量的介入,四川合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川政统一后,通江、南江、巴中等"剿匪区"的农村善后催生了大量的合作预备社,四川农村合作运动得以初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农村合作社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村合作运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抗战胜利后,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仍旧保持着一种惯性的发展态势直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终结。  相似文献   
958.
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结合,应合理平衡两种制度变迁力量在推进这一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在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存在着偏重物质性重建,社区规划建设偏离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社区文化和观念的转变迟滞等问题.在推进地震灾后农村新型社区构建过程中,需要建设以交互性文化认同、服务化基础建设、制度化扩权赋能为基准的内部支撑体系;同时,内外互通的制度流、资金流、人才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性支持作用,从而使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工作能够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959.
乡村公共文化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和价值性,三者共同形塑出乡村公共文化的面孔。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面临伦理与治理双重危机,不可逆地蔓延开来的消费主义,形塑出异化的社会性竞争形态,并导致乡村公共文化的式微与乡村公共文化危机。老年人社会处境的退化,是乡村公共文化危机在乡村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通过外部资源输入与内部组织运作的结合,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与运作实现村庄内部社会文化资源的适度整合和村庄公共文化供给自主化,展现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低消费、高福利"模式。乡村公共文化再造的社区主义,不仅为农村老年人供给文化公共品,而且有望实现农村文化公共品的集体化制造与乡村公共文化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60.
劳骥 《中华魂》2020,(4):25-26
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张红全,是民盟中央机关干部,2017年6月派驻河北省广宗县葫芦乡伏城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时,全村900多口人,大多务农为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人。他把伏城村当成家,访民情、听民意,扶志又扶智,带领大家摘掉贫困帽,走上了富裕路。(见人民网、《河北日报》等)说来,扶志扶智算是老话题,但在祛贫根、奔富路上却是屡试不爽的新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