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1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527篇
劳动科学   271篇
民族学   241篇
人才学   206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2273篇
理论方法论   472篇
综合类   5320篇
社会学   1064篇
统计学   60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670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861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姬建民 《中华魂》2008,(10):52-53
过去在农村浇地,因地下水源紧张,提上些水很不容易,就特别珍惜。因为一不小心,水就会在流动中被垄沟渗走许多,于是就把垄沟的内外土沿拍打得特别结实,还专门有人巡查,防止垄沟开口子跑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先后多次下发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大力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充分表达了中央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  相似文献   
962.
费孝通一生是跟中国农民社会的研究密不可分的,他在其后期的学术生涯中主张"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以此来解决人类学作为一种职业的应用性问题,并由此将一个农民社会的问题升华成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在费孝通看来,只有一种文化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此种文化才是有益于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的,由此人成为了文化的中心,而不是抽象的文化在主宰着人.对于世界的文化也是如此.因此,文化自觉不是文化对立而是文化之间的融通与相互的欣赏.  相似文献   
963.
小非 《老年世界》2008,(2):10-13
一位91岁高龄的孤身老人,每月有2000元退休金和一套住房。一位五十多岁的进城务工农民,勤劳朴实、生活拮据。一纸不寻常的协议将他们绑在了一起:“儿子”给“父亲”养老送终,可继承所有财产。如今,特殊的父子关系已持续了13年。  相似文献   
964.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965.
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下,国家介入是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一种具有潜在经济合理性的制度安排,具有协调农民合作行动的组织功能。然而,由于农户用水户协会运行成本高而组织效率低,它往往成为一种缺乏效率而闲置的制度安排。若要农民用水户协会发挥应有的组织职能,需要国家介入赋予其与特定经济社会条件相兼容的组织性质,使其能够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以湖南井塘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个案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66.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对农村的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乡村的整合是通过以乡绅为纽带的国家与社会共同作用实现;人民公社化时期,中国农村整合的突出特征是“强国家”,民间力量被忽视、压抑和削弱;公社解体到现在,被压抑的民间力量得到了释放,农民出于共同的需要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农村的整合趋于平衡。而农民的政治心理也从对财富的特权观念逐步发展到政治参与的自觉主体。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表现出了对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等基层组织某种依附的政治心理,他们的政治心理现代化进程虽然在那段时期明显放慢,但总体的趋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67.
农民的流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民的非农化和市民化过程。农民的流向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农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在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民流动的数量及频率在逐步扩大和加快,农民的流动必将对流出地和流入地以及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的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建制镇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农民流向的基本特征、影响农民流向选择的因素,讨论了西部农民流向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弱化其不利影响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68.
新中国农业政策总体上经历了三大时期和若干个阶段。即1949-1978年艰难曲折时期:主要实行以“工农产品剪刀差”为主要特征、对农业“多取少予”的“扭曲性”政策,从而导致城乡二元经济与体制结构形成;1978-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使农民成为经营主体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并继续巩固与完善相应的农业政策;1997-2008年改革开放深化时期:主要推行“粮食保护价”制度,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逐步取消农业税,提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政策。综观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目标与措施的嬗变,农业政策涵盖面比较广泛,所制定的政策方向日趋科学合理,增加农业产出和提高农民收入始终是农业政策的两大主题,但对农业非经济品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非经济与经济品之间的联系缺乏必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9.
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路径,即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诠释了"读书无用"、"知识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等功利主义思想,淡薄的生命、健康、卫生、优生、优育思想,好选恶劳、不劳而获等剥削阶级旧思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封建生育养育思想,重农轻商的农本主义思想等五类农民典型落后思想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机制和路径.通过对中国反贫困历程的反思,得出"贫困者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素质乃贫困之总根源"的结论,提出"思想观念反贫困乃新时期农村反贫困模式之必然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0.
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法律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