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63篇 |
免费 | 407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82篇 |
劳动科学 | 607篇 |
民族学 | 813篇 |
人才学 | 975篇 |
人口学 | 576篇 |
丛书文集 | 5078篇 |
理论方法论 | 2066篇 |
综合类 | 14896篇 |
社会学 | 7798篇 |
统计学 | 14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317篇 |
2021年 | 385篇 |
2020年 | 445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371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791篇 |
2014年 | 3007篇 |
2013年 | 2353篇 |
2012年 | 2789篇 |
2011年 | 3517篇 |
2010年 | 3679篇 |
2009年 | 3461篇 |
2008年 | 3938篇 |
2007年 | 2384篇 |
2006年 | 2695篇 |
2005年 | 1776篇 |
2004年 | 1473篇 |
2003年 | 982篇 |
2002年 | 776篇 |
2001年 | 742篇 |
2000年 | 549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9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内生及外在因素包括:患者作为主体的离场所导致的医患间缺乏交往合理性的根基、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所致权力地位不平等、医患双方因缺乏共同的生活世界而难以有效沟通等。以立基于互主体性的交谈伦理和沟通理性引导医患交往行为合理化,有助于重建良性医患关系,同时也是对更高水平道德治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99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9-8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公共产品,低保金的发放是其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财政支付现状,发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对象核定难、标准偏低、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川西北羌地汉人是民国时期民族学家陶云逵所指称的"边地汉人"。羌地汉人在与当地人群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开始部分地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与内地汉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羌地汉人与当地羌藏族群相互交融,共同创造羌地文化,形塑了那时乃至以后川西北丰富多彩、多元并生的民族文化。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重建羌地汉人的宗教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以展现徘徊于汉羌藏之间的边地汉人社会文化生活的若干面相。 相似文献
994.
黄丹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20-21
当代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多才多艺,小说、诗歌、剧本、散文与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无不擅长,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尤其是其历时30年才完成的"兔子四部曲",涵盖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与历史。 相似文献
995.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996.
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7.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998.
罗素说,他的人生目标是,我之所爱为我天职。窃以为。罗素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作为终身职业,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却经常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但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勉强去做。如果一生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就好比是与一个不爱的人共同生活一样,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可见,能够做到“我之所爱为我天职”,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999.
为检验农民对于“养儿防老”理念的认知行为,笔者对霍山、蒙城、和县和广德4县457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建立了Logistic检验模型.研究表明:子女是否外出打工、主要收入来自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地区虚变量霍山对于农民“养儿防老”认知行为有着正向显著影响;文化程度以及地区虚变量和县对于认知行为有着负向影响.最后,指出“养儿防老”依然十分重要,并有助于农村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为重要的文化建设主战场,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深入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以及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内在需求,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湖南嘉禾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农民文化需求的状况,提出了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以保护传承民俗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