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文件都反复强调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相似文献
102.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宣告:“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报告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3.
1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总结出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真正把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当作是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一个单位或部门内,构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对于整个单位的发展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和意义,也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与中心。 相似文献
105.
106.
如何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须遵循规律、把握重点、着力突破。一、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着力把握人才工作重点围绕工作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工作只有走服务科学发展之路,人才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提升,人才工作也才能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围绕科学发展确定人才工作任务。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活动开展,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7.
立足于人的自然性和生态学的自然规律和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和传统伦理学的社会规律两个不同视角 ,笔者认为 ,生态伦理学的直接的特殊的出发点应是自然向度或客观向度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统一 ;而生态伦理学的间接的普遍的出发点应是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一种完整的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8.
康德对奥古斯丁“恩典”概念的批判与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善恶问题是宗教哲学的一项重要主题。作为欧洲思想史上两位重要人物,奥古斯丁与康德意识到恶之产生与人之本性败坏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主张思想的任务就是要为本性复归其本位提供一种恰当的理解。但是,基于何种立场处理善恶问题,他们两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奥古斯丁以上帝的恩典来解决本性的复归问题,而康德却批判恩典,将道德法则/道德情感作为出发点来重建人之向善的禀赋。通过对两人出发点意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及其论辩的价值与意义,进而达到对康德哲学与基督教间深度关联的批判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9.
110.
论企业文化的概念和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经济学概念一样,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明确、从日常用语到学科用语的漫长过程。追本究源、以文化的原始意义为出发点,以文化的引申意义为脉络,找出中西方“文化”一词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界定“文化”的含义,给出企业文化的定义,似乎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