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53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利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
刘向<列女传>是一部集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于一体的具有丰富文学价值和文化诗学价值的经典著作.<列女传>对女性的分类可以看做我国古代女性类型研究的雏形,其对女性品性性格特征的描写为后代女性形象书写提供了必要的范式和原型意象.<列女传>的女性分类具有重要的文化诗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一吃完早饭,田晓堂刚下楼,司机甘来生就开车来接他了。田晓堂目光散漫地望着车窗外,脑子里却思绪万千。田晓堂原来是局办公室主任,这个副局长当得太出乎意料了。包云河的局长呢,来得更出乎意料,让全局上下大跌眼镜。五个月前,郝局长身体不 相似文献
23.
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本"当指底本。对应"本""本书",整理定本可称"新书",誊抄副本可称"别本"。"本""本书"又可与重修、续书、附记、注解对文,《汉书》之于《汉纪》,《东观汉记》之于《后汉书》,《三国志》之于裴松之注,《春秋谷梁传》之于范甯集解,都可称"本书"。 相似文献
24.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文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启迪人们认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言行规范,其教化作用与讽喻功能是<列女传>成书之根本原因.成帝荒淫、后妃逾礼是<列女传>成书的政治原因.刘向一生经历西汉宣、元、成帝三代君主,历尽仕途的波澜曲折,难有政治作为.他坎坷的人生际遇,直接促成了<列女传>产生. 相似文献
25.
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少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不同意鲁迅先生所提出、并为多家所沿用的文学的独立和自觉始自魏晋的说法,认为从文学观念的发展演进、专业文人创作的出现和专业文人队伍的形成、多种文学体裁在汉代的发展和成熟、汉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特点等方面来看,文学的独立和自觉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它从战国后期开始初露端倪,到西汉中期已经相当明确,这个过程的完成可以刘向对图书的分类作为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26.
耿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6-71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27.
28.
任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8-22
屈原的《九章》是考见屈子行事始终和心灵轨迹的重要篇章,值得深入研究。现当代学者刘永济等认为,汉朝的扬雄、刘向所见到的屈原创作的《九章》只有前五篇,《思美人》以下四篇皆非屈子之作。然通过对汉朝《楚辞》的传播和版本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扬雄所见版本可能与今本不同;即使与今本相同,即使扬雄只模仿前五篇,也不能证明后四篇就是伪作。而刘向《七叹》中的"犹未殚于《九章》",只要联系上下文来正确理解,就会发现其根本就不是说《九章》有没有写完的问题,而是说在《九章》中也未能殚尽(全部排解掉)"心纷结""烦错"和"志纡郁"。种种证据都说明汉朝学者根本就没有怀疑《九章》非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29.
30.
秦汉时期,女子再婚原本是相对自由的,再婚与否与道德无涉。女子再婚的这种自由状况在刘向《列女传》中发生了变化,刘向倡导了一种新的贞节观念,改变了社会对再婚的思维方式,赋予女子再嫁浓厚的道德意义,而刘向的这种舆论倡导影响了此后中国社会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