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阎静 《北方论丛》2013,(3):71-75
刘向、刘歆父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文献整理成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其中,刘向所撰《别录》,以书录的形式评析史籍,开创了一种史学批评的模式。刘歆所撰《七略》,以序文的形式考察学术源流、评论是非得失,在史学批评史上显示出特定的价值。他们开启了文献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的密切关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认识这种关联,对于拓展历史文献学家和史学批评的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2.
秦汉时期,女子再婚原本是相对自由的,再婚与否与道德无涉。女子再婚的这种自由状况在刘向《列女传》中发生了变化,刘向倡导了一种新的贞节观念,改变了社会对再婚的思维方式,赋予女子再嫁浓厚的道德意义,而刘向的这种舆论倡导影响了此后中国社会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33.
徐建委 《云梦学刊》2006,27(3):52-55
刘向校书与古籍流传之间关系来看,应以"类"的观念对待刘向校书前的诸子文献.将新出土的汉代中期以 前的简帛文献比附<汉书·艺文志>相关篇目、以线性的逻辑模式处理刘向之前或其同时代的互见文献,是目前古籍流传和学术史研究中两个比较常见的方法论误区.因此在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非<黄帝四经>问题上没有讨论余地,这种思路本身就不可取.  相似文献   
34.
通过分析刘氏父子校理图书、编撰目录等工作与两汉经今古文之争的关系,来探讨我国古代目录学是如何被当时的学术思想所影响以及它又如何反作用于当时的学术思想的。  相似文献   
35.
论刘向对《孝经》文本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末年刘向对《孝经》进行整理的文本对象不是历来所认为的颜氏今文本,而是宫廷内府所藏孔壁古文本。经刘向整理后流传的《孝经》文本属于古文系统。由此,历来《孝经》学界关于《孝经》学源流分为今文、古文两个基本系统的根本认识有必要做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36.
前不久,河南农民刘向阳等人虚假注册成立三家外贸公司,制造了诈骗美国、德国、芬兰、印度、挪威等20多个国家30多名外国客商的惊天大案。令人称奇的是,本案关键人物之一的刘利涛,竟是河南洛阳市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正是她巧舌如簧,将世界各地的公司老板们引诱上钩。年轻貌美的刘利涛曾担任国家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指挥部的英语翻译,前程似锦,为何助纣为虐充当起跨国诈骗集团的急先锋?在与狼共舞的日子里,女翻译经历了怎样的良知抉择?2007年11月2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此案,揭开了刘利涛为了爱情与亲情而堕落的轨迹。  相似文献   
37.
一吃完早饭,田晓堂刚下楼,司机甘来生就开车来接他了。田晓堂目光散漫地望着车窗外,脑子里却思绪万千。田晓堂原来是局办公室主任,这个副局长当得太出乎意料了。包云河的局长呢,来得更出乎意料,让全局上下大跌眼镜。五个月前,郝局长身体不  相似文献   
38.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39.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文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启迪人们认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言行规范,其教化作用与讽喻功能是<列女传>成书之根本原因.成帝荒淫、后妃逾礼是<列女传>成书的政治原因.刘向一生经历西汉宣、元、成帝三代君主,历尽仕途的波澜曲折,难有政治作为.他坎坷的人生际遇,直接促成了<列女传>产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