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2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60篇 |
社会学 | 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汉书·艺文志》为何不录《楚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保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80-85
本文以探讨《汉书.艺文志》为何没有著录《楚辞》入手,梳理了《楚辞》一书的结集过程,探讨了《别录》与《楚辞》二书完成时间的先后,认为刘向写《别录》在先,结集《楚辞》在后,所以《别录》中没有收录《楚辞》,班固因袭《七略》既成体例,故不录入。 相似文献
62.
李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13
西汉时期,文学思想尚未独立,但已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依附于社会思潮的文学思想,逐步发展了起来。作为西汉后期的一名博学大儒,刘向亦在继承前代文学观念的基础之上,于其著述中体现了明确的文学思想,对于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还提倡“文学有别于经学”以及妇女文学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63.
孙振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6-231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班固所自作之注作为《七略》之佚文予以辑录;对《汉志》所“省”之书籍的还原著录尚存未至之处;对有些书籍篇数的还原失于准确;个别书籍还原著录时的类别归属有误。 相似文献
64.
刘园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70-73
《列女传》是刘向晚年编写的一部著作,"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璧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共八篇。"他以此书当谏书,"言得失、陈法戒","以戒天子"。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关于《列女传》的卷数,众说纷纭,仅宋一代就有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之别。现存版本大致可归纳为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文选楼丛书》影刻本)、顾氏小读书堆重刊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明正德、嘉靖本、明万历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清三家校注本。文章试以时间顺序对《列女传》的卷数及版本进行梳理,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65.
王齐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5):77-87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著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66.
刘向基于现实政治,在其编著的<列女传><说苑><新序>等文中将春秋战国以来的任贤主题这一文学传统加以继承、彰显,不仅重申了圣主贤臣相遇的模式,而且辨析了什么是贤、贤人及贤臣,更对信贤、任贤与斥不肖之间的关系详加分析.这构成了西汉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并体现出衰世文学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67.
高立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57-62
《说苑》政治思想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理想与现实的间杂与调和,表现为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道法现实主义思想的互补,德与福、道与势、义与利的调和,以及君臣关系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68.
在前汉循吏、酷吏之间尚存一类人物谓之能吏,而《汉书》关于三辅郡守代表人物之传记,可称之为能吏书写,此篇既融汇刘向、扬雄以至班固之史家叙事,又有各种观念在其中产生交集,其间史料之来源以及由观念而产生的对于传主的褒贬等,都可以从中辨析其缘由,直至该篇的张敞书写,真正确立了史学本体在史书传记中的地位,而就此篇可观透过史书复杂的成篇过程恰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相似文献
69.
王苏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3):42-47
《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相似文献
70.
周慧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
据刘向《列女传》可知汉代婚姻女性在夫家扮演了三种不同角色:为人妻的贞顺、为人母的才德和对公婆的孝敬。刘向明确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使命与责任,提出了贞、才、德、孝的角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和谐、子女成长和社会稳定。但他男尊女卑的主导思想,过分强调了女性单方面的责任和规范,给后世婚姻中的女性套上了一道残酷的思想枷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