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文章主要讨论疑古思潮的背景、影响和代价.疑古思潮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即利用学术批评的权威推翻作为当时中国"保守派"精英分子信念基石的正统"儒家"历史观.《古史辨》的发起者和编辑者顾颉声称他的思想完全来自一位中国人并完全符合学术传统.其核心主张是中国古代文本中的圣王叙事是编造的神话文章反对这种说法,并将疑古思潮的背景置于...  相似文献   
262.
从孟姜女研究看顾颉刚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品格是由学术成就和治学风格(包括研究方法和精神)组成的。本文意图通过对顾颉孟姜女研究的分析,来探讨他的学术品格:对历史地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积极创新、认真求实和坚持不懈的学术精神。希望对当代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63.
顾颉在1920年代发动“古史辨”的讨论,引发学术界轩然大波之后,留下不少自传体的文字,详细解释自己的成长道路。顾氏出身苏州书香之家,自小受到祖辈、父辈的严格教育。但在其6万余字的《〈古史辨〉自序》中,他却很少提及其父顾柏年(号子虬)。相反,他的自述、日记、书信等材料揭示,他们父子之间在求学、婚姻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顾颉对其父亲抱有敬畏大于亲密的复杂情感,使得顾颉几次间接或直接地反抗父命。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对马丁·路德违背其父亲的意志,进而发动宗教改革的精神分析,颇有可比之处。1918年,顾颉妻子吴徵兰去世,他又奉父命于次年再婚等事情,促使他反省封建父权,在《新潮》发表《关于旧家庭的感想》的长文。1920年秋他自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一方面检讨古史的真伪,另一方面又与父亲产生激烈的冲突,最终使他在三年后与父亲分道扬镳。顾颉对其父的抗拒和反叛,为我们理解他之抨击古史的真伪,批判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情感分析的视角和情感史研究的实例。  相似文献   
264.
曹振华 《东岳论丛》2023,(9):41-53+191
鲁迅研究领域不乏公众感兴趣而长期未曾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主要因本领域只关注宏大叙事的思维习惯所致,有些论者却归因于“神化”鲁迅的政治需要而为贤者讳的护短。《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案和鲁迅与顾颉的交恶就属此类,世纪之交由顾颉著作出版再度提起并引起关注。实际上就事件发生、发展到事实上结束的过程看,“抄袭”案在其发生之时就已结案:顾颉和陈西滢尽管私下、公开都断定鲁迅抄袭,但他们自始至终只有“剽窃”“蓝本”之类含糊说词,拿不出充分必要的证据。如此,当时的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小说研究领域自然会有公论。“抄袭案”之所以发生,表面是私人事件,实则是“女师大风潮”中支持和反对学生运动的两派斗争。将其看作个人恩怨,从顾颉和陈西滢一面的确如此,顾颉之“告陈通伯”鲁迅“剿袭盐谷温”,目的不是维护学术道德、严肃学术规范,而是帮朋友攻击论敌;陈西滢对鲁迅的人身攻击,是为暗护凌叔华。从鲁迅一面则更多体现公心:鲁迅是从私人事件观察社会人心黑暗,将论敌射来的暗箭用作反击利器,帮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打赢一场硬仗,同时洗刷冤枉、维护了个人名誉。鲁迅的反击,其动机、目的和效果都非仅限于私人恩怨,而是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