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个体创伤体验的独特性无法被集体创伤的同一性抹除,《远山淡影》正是聚焦于人物个体别样的创伤体验:悦子在个性与母性冲突中的分裂体验,绪方在个体与集体矛盾中的他者体验,景子由家庭到社会的复杂创伤体验。然而个体创伤同时也是社会与历史集体创伤的组成部分,文本个体受创的感知和伤痕的意味是个人的,其后果与冲击却是公共的,能引起普遍存在的个体即读者关于人类为权力话语困惑的集体创伤的思考。  相似文献   
5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顷刻间,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家园,许许多多的人失去至爱的亲人,稚嫩的孩子们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原本健全的人们失去坚强的手臂、有力的双腿成为残疾人……这残酷的现实也许无法改变,但我们终归可以做些什么,让创痕累累的心灵早日平复,让失落的人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知道——我们永远与他们同在。  相似文献   
53.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事件,自然灾害,至亲突亡、情感受挫、重病缠身……许多人能在惊怵、慌乱、受难、痛苦逐步接受现实,平稳渡过难关,有的人却因此一蹶不振,长期处于病态,甚至轻生自尽。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活动正在进行,大地震引发的各种话题正在讨论,我们也应在抚平创伤中学会心理救赎。  相似文献   
54.
灾后心理创伤的治疗,不仅是应急的,更是长远的。对灾后失亲者的救助中,尤其需要介入哀伤服务。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协助政府整合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5.
文学界对凯瑟琳·安·波特的研究多停留在其写作风格上,实际上,如果结合小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背景来看,她的短篇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是一部创伤小说。其中的创伤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创伤修复,更揭露了被帝国战争话语掩盖的集体创伤,是对历史叙事的一次积极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56.
57.
威廉·斯泰隆通过《苏菲的选择》展示了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对苏菲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及身体创伤,再现了纳粹的暴行。运用创伤理论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使苏菲创伤得以揭示的同时也展现了小说中创伤叙事所蕴含的深远的现实意义,既为与苏菲有相同经历的受害者提供治愈创伤的可能性并为其他创伤读者提供正确的治愈方法,同时号召人们对受创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8.
《长日留痕》是主人公史蒂文森对个体创伤历史的记忆。他书写了个体创伤所造成的父子爱之痛、两性爱之痛和事业之痛。他的书写还映射了英国管家集体所遭受的创伤。史蒂文森通过写作来揭示伤痛,对个体创伤进行了宣泄,从而减轻了个体伤痛,而且通过“被倾听”一定程度上治疗了创伤。《长日留痕》对个体创伤的关注再现及疗救,表明了石黑一雄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怀,有助于受创伤者建立创伤疗救的希望。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血色黄昏》三个版本的详细比较,文章论述了其创伤记忆书写的意义(自我心理创伤疗救;历史启蒙、“引起疗救的注意”)、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十分浓厚的私人化色彩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叙述),长期无法出版的原因(意识形态与文学成规)和出版后的巨大轰动(实现了治疗心理创伤的巨大功能)以及小说在忠于记忆(治疗创伤)与忠于历史(历史见证)之间的犹疑。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血色黄昏》的创作与修改是一个矛盾体,其边缘缠绕着文学治疗与历史见证、历史档案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就创伤记忆书写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见证文学及其记忆的真实性这些纠缠在一起的复杂问题而言,《血色黄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文本: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历史创伤的真实记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走出创伤记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0.
文章借助当代创伤理论分析丹提卡特的处女作《息·望·忆》中的一对母女——马汀与索菲亚的创伤经历与修复过程。母亲马汀因过去遭强暴的经历而精神上深受折磨。女儿索菲亚受母亲创伤的影响,生理与心理上饱受痛苦。然而,母女两人因各自对待创伤的态度不同因而创伤修复的程度也不同。文章认为:对美国的海地移民尤其是女性来说,创伤不可避免,但她们应积极寻求解决创伤的途径,勇于诉说创伤,从而抚平创伤,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