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孙国茂 《东岳论丛》2012,33(1):145-151
中国企业年金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幼稚期,不具有为证券市场持续提供资金的能力.无论是从利益主体还是从制度特征上看,中国企业年金与美国401(K)计划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现阶段中国企业年金还不应模仿美国401(K)计划大规模投资股票类资产.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高波动性,市场功能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因此不适合企业年金投资.在制度性条件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年金盲目进入股票市场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372.
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吉登斯现代性理论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小琪 《江淮论坛》2005,(3):99-102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体系;由现代性所引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而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激进卷入的四种社会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吉登斯的理论是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有效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73.
"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框架性概念。凡能够使得某陈述为真的任何东西都是事实。对事实的表达离不开陈述,但事实并不是陈述;事实也不是事物自身。原初事实是独立于人类制度而存在的事实;制度性事实的核心要素是集体意向性。集体意向性并不能为其所指向的对象增添任何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征,它唯一增添的是地位功能,而这种地位功能又必须要有原初事实作为其载体。虽然任何事实都是客观的,但原初事实与制度性事实的客观性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7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长期滞缓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制度性障碍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破城乡间的分割状态,消除各种抑制农民公平竞争和自由择业的制度性障碍,通过制度创新,使制度从一个农民收入增长长期滞缓的稳态均衡向一个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稳态均衡演进。  相似文献   
375.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同类问题时应当参照的执纪执法标准。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在实践中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参照,有利于实现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保证执纪执法标准明确统一、实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下业务指导、弥补执纪执规解释之缺位、促进党内法规的完善和修订的目的。但当前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仅有基于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体制所形成的事实上的效力而无规范上的效力,这一效力定位可能导致其在纪检监察实践中遭到忽视。为使得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产生约束力,应当以党内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制度形式赋予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以类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  相似文献   
376.
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历代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都要构建一套连贯的制度性教育体制。自明朝以来,中央王朝在凉山彝族地区设置儒学机构,并通过科举制度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民国时期现代教育的推行促进了制度性教育在中国的改革,彝族精英也积极推动现代学校在彝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将制度性教育推进到新阶段,并促进了凉山地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377.
区域协作是大都市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件,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区域空间层次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区域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机会,以探索更高效顺畅的区域协作路径,文章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协作中制度性参与者及其诉求,分析了京、津、冀政府各自的关注议题、行动成本,以及不同层级主体参与区域协作的方式,构建了区域协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中行动者、协作网络、权力介入、合作风险与交易成本等变量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当前区域协作中集体行动的主要困境与解决机制。研究指出:区域问题的演化是推动区域治理变革的主要根源,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和核心城区过度聚集问题逐渐加剧,致使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政策必要性凸显。区域协作的基本变量来源于区域现实情境,根植于区域长期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网络,包括:现有制度系统,区域结构与所要解决的区域问题,参与区域合作的行动者诉求及其紧迫性程度,地方组织之间的自发协作互动网络等。中介变量是由基本变量衍生出的协作行动中的过程变量,包括:合作的领域、范围,参与主体构成状况,行动者动机,强制性权力的介入程度等。基本变量与中介变量共同作用于区域协作机制,并对交易成本和...  相似文献   
378.
国家间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科学基础型产业发展不断打开的机会窗口,驱动大学在基础研究元功能之外进一步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派生功能。由于基础研究和为科技成果转化而开展的应用研究是两种不同目标和性质的经济活动,过度和不恰当的应用研究激励可能损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功能。与美欧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情境不同,在中国研究型大学自身学术激励机制尚未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对强激励、弱约束的前提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对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功能存在更强的替代或抑制作用。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要在整体观指导下进行反思和调整,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归位”要先于与企业的“连接”。  相似文献   
379.
回顾了对约翰·塞尔的"是-应当"推导的有关批评,以及塞尔对这些批评的回应和对他的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对行为的概念分析,试图论证,塞尔在他的推导中,混淆了做出某种行为和某种行为获得成功之间的区分;由此,未能正确地解释制度与制度性事实的关联方式,以至于认为制度性事实的存在可以否定"是-应当"区分.  相似文献   
380.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