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81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365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从理论上讲,一切社会化大生产都是由两个并列的经济过程组成,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从社会再生产总体来看,生产决定流通,没有生产就没有物质产品,也就不会有流通。但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流通与生产又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流通过程的顺畅与否取决于贸易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62.
孙鹏 《甘肃社会科学》2006,56(2):165-167
传统的"二层的民事法律行为论"仅以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为规制对象,将效果意思形成前的诸因素排斥在法律评价之外,不利于表意人保护并有违正义与衡平.加藤雅信教授的"三层的民事法律行为论"将民事法律行为归结为表示行为--效果意思--深层意思的三层构造,非常合理地确定了动机、前提事实、行为基础等深层意思内容对法律行为之影响力,不仅有效地克服了"二层的民事法律行为论"之理论缺陷,而且极大地发展了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论特别是意思表示瑕疵理论,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3.
王永贵 《江汉论坛》2007,3(8):27-31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全面总结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是在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开展两条战线思想交锋、运用三种主要手段以及协调好四个方面重要关系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从而为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令人担忧的现状,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后果,阐述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5.
人的发展是人类的理念支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动力.生活和生存两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动物生命内容的不同写照.当人类以实践和意识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由生存转变为生活的时候,实践和意识就成为人和动物分道扬镳的界碑,同时也成为人们进行生活、创造生活的根本前提和手段.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在于:实践性和意识性使人类产生了新的本能需要的追求,这种需要的发展性不仅使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人类类生命的追求有了递进性,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类生命追求的最终状态.  相似文献   
6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67.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2,(4):104-108
“谁不”由一种反问格式渐而演变为一种以非疑问形式表达肯定意思的遍指句 ,跟“谁都”、“谁也”格式有了相同的句式意义。本文就“不”、“都”、“也”的分布及语义特征入手 ,讨论了形成这一相同句式意义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8.
科学时空观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观的科学演进,伴随着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减少并消除绝对性;二是挖掘并增加相对性.时空认识的大变革是物理学和科学技术大变革的前提和基本标志.时空认识的每一次科学革命都要带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进一步寻求对时空的科学认识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9.
探求认识的可能条件这一认识批判事业,合乎提问逻辑而应该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足以安然面对理性的结果。胡塞尔现象学的悲剧根源仅仅在于现象学方法相对认识批判目标的逻辑缺陷。在现象学方法的机智简捷外表下面隐藏着的,不仅有现实操作上的笨重,而且还有夸父逐日式的惨烈。其实,现象学方法和理念的逻辑意蕴已经启示着某种逻辑思维的方向,至少并未根本封闭逻辑思维的可能性。胡塞尔试图用现象学方法追求的意识哲学,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案来实现,此即具有彻底前提批判逻辑形式、能够直接切中普遍意识存在的演绎方法。这种也许被讥以陈旧过时的经典方法,不但蕴含着能够满足现象学方法哲学追求的逻辑品质,而且提供完成认识批判的逻辑保证。  相似文献   
70.
在社会理论的各种全球化话语中,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的全球化理论可以说最具系统性,观点最为鲜明,并且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吉登斯全球化理论的逻辑前提、现代性视野、应对全球化的思路,以及其全球化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等几个方面来深入解读、剖析和批判其全球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