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1333篇
社会学   18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李丽丽 《云南社会科学》2020,(3):166-172+189
个人理性与共同体秩序,是一个西方话语,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二者之间的矛盾缘于近代政治自由主义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国,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中国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措施,这被某些西方媒体指责为侵犯人权。个人理性与共同体秩序应该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彰显了个人理性与共同体秩序之间的共生共存性。然而,重大疫情的暴发,也再次警示人们反思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人与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新时代角度,对个人理性与共同体秩序问题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652.
全球气候治理镶嵌于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权力格局当中,传统国际政治逻辑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治理的成效及其治理体制的建构。传统国际权力政治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某些国家凭借权力迫使其他国家接受或其自己拒绝接受某一国际碳减排协议;二是南北斗争直接影响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成效,南北双方围绕碳空间和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展开激烈斗争;三是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权分配上的国际竞争,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低碳经济规则制定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竭力维护其在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全球气候治理中权力政治逻辑根源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及该状态下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冲突,直接原因是大国之间的权力竞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是南北斗争的权力政治产物,也是调和权力政治的润滑剂,同时也是引发新权力斗争的根源。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趋紧的刚性约束下,对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成为新一轮国际权力政治的核心内容。全球气候治理欲超越权力政治斗争,必须既尊重国际政治的现实,也要进一步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一条现实制度主义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653.
沈扬力 《理论界》2020,(5):12-18
命运观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生观问题的展开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界的西方哲学中明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命运观的对立,对立的实质是实践是否被引用。在旧哲学之前的命运观是消极和宿命的,要么被自然的流变所支配,要么被上帝所支配,属于人能自主把握的部分失之甚少。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已降,唯物史观得到了阐明,当马克思式的实践的概念被注入命运观之后,这样的局面发生了质变,人类开始实践地把握自己的命运,遂发现个体的命运依然被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所局限。于是,只有将个体的命运融入到集体的命运才能突破命运观局限的枷锁,达到价值层面的不朽。  相似文献   
654.
徐艳玲 《东岳论丛》2020,(11):57-6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再次证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客观条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景的完全实现,但全球抗疫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晰了构建框架。当前,全球抗疫可从主体、圈层、内容、路径等多个维度入手统筹设计:主体之维,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到中介,协同构建;圈层之维,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合力打造;内容之维,要从政治共同体到卫生健康共同体,全方位构建;路径之维,要从达成共识到保障机制,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655.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全球现代性语境中生成的,它沿着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进路而展开,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和批判性四重理论特性,它以当代人类实践为基础,以实现人对其社会性本质的占有为目标,面向当代世界历史,对全球现代性问题展开了批判性反思。基于这种反思,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进了对如何处理人类矛盾、如何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类历史将走向何处等重大问题的回答,建构了新时代的矛盾观、发展观和历史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5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不仅可以用来观察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也完全可以用来观察个人历史。一位理论工作者与新中国命运与共60年的事实充分证明:国家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生活的进程决定思想的进程。  相似文献   
657.
658.
承认差异,兼容并蓄,尊重多元化,是构建全球正义的基本原则。全球正义应以国家主权、根本利益和平等权利的保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认清“囚徒困境”“公地悲剧”“救生艇伦理”“地球全体主义”“国际正义”等全球正义理论模式的困境,探求全球正义的实际行动指明了方向。为此,需大力倡导和提升平等生存权利的意识和观念,凝聚正义共识;大力倡导和宣扬国家间平等生存和发展权利意识,强化国家主体正义观念;大力倡导和宣扬包容性发展理念,拓展全球正义内涵;坚持求同存异,互通有无,体现全球正义的根本要求;发挥多元主体力量,抓住全球正义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659.
从文明冲突、文明对话、文明交往到文明和谐,文明间关系理论越辩越明。文明之同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更新演变、加快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促进各国人才的全面发展、维护世界秩序的安定团结。对待文明之异应正视其多样性、立足差异多元发展、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的精神力量。亚洲范围内以平等相处的尊重态度、美美与共的互赏心态、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与时俱进的文明创新实践文明和谐,促成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660.
正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时,梁毗初任西宁州刺史,当地一些富商为了拉拢讨好他而纷纷进献大量金银财宝。梁毗虽然严词拒绝,富商们还是三番五次地进献。一天,他大声吩咐家人:"马上给我备好大红请帖,请各位富商明天到我这儿赴宴!"第二天晚上,梁府张灯结彩,前来赴宴的富商们个个心里乐滋滋的:"哪个官不贪?这梁毗收了金子软了嘴,反请我们喝酒啦!"喝酒到了高潮,梁毗一摆手,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