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04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317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81.
赋学研究     
主持人语(刘培):战国秦汉时期是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士人们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心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大体说来,当时士人们的人生追求有两个突出倾向,即对富贵利达和长生久视怀着浓厚的兴趣。辞赋作为当时抒情写志的重要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种种人生感受。我们刊发的这两篇文章即是对这个时期辞赋表达人生感受方面内容的探讨。刘向斌的文章探讨西汉赋家对个人命运的焦虑。这个选题相当有意义。从战国到汉代,士人与君主的关系逐渐由宾主关系转变为主仆关系,随着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加强,士人的富贵利达完全掌握在君王手里,这情形正像东方朔所说:“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答客难》)对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无法把握个人命运的矛盾是西汉士人人生苦闷的重要内容。刘文即依此展开论述。文章对西汉辞赋作了极其细致的分析,看得出来,作者是下了大气力的。如果作者能从先秦以来士人主体意识觉醒和人生追求的主要倾向着眼,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作者能结合西汉其他文献中表现出的人生思索(比如《史记》),文章将会更为深刻。唐景珏的文章探讨《楚辞·远游》的思想渊源。作者详细地钩辑出作品中的文辞和各家思想的关联,指出《远...  相似文献   
682.
裁缝沈泽丹     
季星 《东西南北》2013,(14):44-45
曾有—位高级领导人的随行女翻译,因为在酒宴上穿了一件大红色礼服而被辞退;1998年抗洪抢险的时候,—位官员穿着西装直接从会场赶到现场,结果却碰上了比他官阶更大许多的大领导,正穿着便装,带着泥裤腿视察工作。在沈泽丹看来,人的命运很可能会折在衣服上  相似文献   
683.
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对当前人的发展境遇之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价值的承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集体主义的新时代彰显,它立足于集体主义价值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道德共同体、共同价值为核心要义。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基础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全面审视,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遵循、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有利于全面领悟其内在的集体主义价值尺度,明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论证其可行性和正当性,进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684.
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从早期采猎天然经济到古代农业自然经济,再到近代工业商品经济这两次重大社会经济变迁,与此相联系,女性的命运也发生了从母权制到父权制,再到男女平等这两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5.
工匠精神是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凝结和彰显的精神品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阐释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可从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三方面展开:从个体层面看,起源于手工时代的工匠精神彰显了个体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求新、求精、求道的价值追求;从群体层面看,工匠精神作为工匠共同体的智慧结晶以职业伦理的形式得以延续,塑造了工匠群体的价值规范;从人类整体层面看,当机器取代人类成为制造活动的主体时,由于标准化量产的背后暗含着同质化危机,重塑工匠精神必须捍卫人类主体价值。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一要促进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我完善;二要以技术的生活本质为基点,促使人在面对技术的包围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避免被技术同质化;三要在未来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体现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恢复和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在共生。  相似文献   
686.
687.
新时代文学在不断启新。文学在开放、互通,在跟进时代,瞄向未来,也在疏通“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路。文学促动人们的价值坚守、责任担当,守持“良心”,传达“爱意”,拓展伦理视阈,与“生生”同韵。文学在重视、重识、重释“非人类生命”,在惜生、护生,在进行精神性修复。文学在延伸反思及昭示性,在揭秘天地灵性,在顺通对万物生命的救助之路,在探寻自我救赎之策的可信可行。文学的身体力行是建设性的,是趋合、趋和的,其伦理诉求甚至会超越“纯文学”本身。文学的世纪性抉择是跨时空、跨文化的,多样、多向、有机地观照文学现象与历史文化存在,即便是评析方式、范畴及模型构建,乃至言说话语的拓展、转换,都呈现着多样、丰富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688.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则混水摸鱼,首鼠两端;而更多的是逃避现实,避祸全身。这种种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迥异的命运。从主观上讲,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及命运是由其诗人特定的身份决定的;从客观上讲,则与晚唐社会现实及农民起义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9.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0.
《中外书摘》2010,(7):19-21
食品污染是一场不见血腥和硝烟的战争,却是攻击人类生命力最为残酷的幕后杀手。民族命运系于口舌之间。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