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04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317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国智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正确引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尽可能地上升为全世界的共同价值,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的原因、条件以及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在文化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22.
72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然延展,更是中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气候)危机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向度的系统工程。随着传统发展范式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向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他向度越来越具有限制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中国需要更加长远的战略考量和更加坚定的大国担当,可以按照“1—2—3”路线图从生态向度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基础,通过加强与美欧的气候和绿色合作以及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两条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性生态环境(气候)治理三条全球路径,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被不断强调深化。新媒体以传播快捷、跨越时空的属性,成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助力共同富裕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从中能够总结出现实基础、价值逻辑与未来格局三个层面的递进分析结构,形成以弥合经济鸿沟、数字鸿沟、素养鸿沟、体系鸿沟为主干的价值逻辑框架,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5.
儒学观念体系是一完整的文化生命宇宙,为思想圆环,且环环相扣。在此总的研判下,崔大华先生的《儒学引论》和《儒学的现代命运》的理论创新,是其方法与内涵的统合理路与完整统系的思想创新。《儒学引论》在理论支点上是圆满的,在理论形态上是完整的;《儒学的现代命运》的理论定位是充足的,理论重点是突出的。他对儒学研究的理论贡献有三:一是确证儒学稳定结构的三个理论支点(命、仁、礼)及其历史演变的三种理论形态;二是判析现代儒学研究的三种理论定向及生活呈现的完整精神空间;三是透视儒学再生的现代性困境及未来拓展的文化生命事业。他的两书保持着传统思想观念体系的道德自律精神,其理论研讨所确立的全新视角与其学术考察所拥有的开放内涵,为儒学的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衔接,提示了内在的逻辑理路,并为儒学未来的发扬光大和影响世界的命运,提供了可能的范式。  相似文献   
726.
30年来,中国从"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从"与世界接轨"再到"构建和谐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中国越来越全球化,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世界越来越中国化,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构建和谐世界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与一个走向和谐的世界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27.
高建平 《学术月刊》2012,(3):96-106
艺术的"进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面对当代艺术的挑战,它又成了一个新问题。我们曾经在"技术"和"视觉的征服"意义上谈论进步。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使这种谈论方式变得过时,从而出现各种以表现论和符号论为基础的艺术理论。然而,现代主义理论在面临一些具体作品时,又遭遇了新的困境。分析美学则通过对艺术的新定义的寻求来克服这些解释的困难。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是众多现代美学家借助康德体系而对艺术所作的解释努力的话,那么,丹托等人则借助黑格尔的"进化"思想,发展出了"艺术终结"的观念,并以此既克服康德的主体性,也克服分析美学的间接性。"艺术终结"实际上是一个夸大其辞的说法,其中有学术策略的成分,但也有真实的内容。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对"艺术终结"观念的批判,将艺术的未来放到社会、时代、文明的命运,以及艺术家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等角度来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28.
卢芳 《理论界》2012,(12):83-84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林道静身边的三个男人,依次是自由资产阶级代表余永泽、马克思主义原理倡导者卢嘉川、革命实践者江华,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阶层对林道静产生影响,最终江华促成了林道静的阶级转变。本文从分析人物身份定位的角度,发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29.
中国古代的命运观是由儒、道、墨诸家命运观念与佛教命运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它是知命、安命、非命与因果、轮回观念的多样性统一。命运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思想与行为,也影响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本文在界定命运观概念基本含义与分析梳理古代传统命运观的形成及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古典小说命运观的客观存在,分析总结出其独特的叙事特征:以命运发展建构叙事框架、完整性与必然性,并进一步阐释了古典小说中命运观念的悲剧情怀与劝谕世人的审美特征,以此为基点发掘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意蕴与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73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伦理承诺是建立在"将来时"时间视野的.马克思对世界的解释包括三个层面,即"全时间视野""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将来时的时间视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当下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而建构的"将来时"伦理承诺.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伦理承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伦理承诺.基于这一原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基于对当下世界不和谐因素的批判而建构性地提出的"将来时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