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1333篇
社会学   18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体现为从军事、政治、经济到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其中在环境气候方面的行动似乎较少得到重视。为什么美国选择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合作?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环境和气候问题是湄公河地区面临的重要安全和战略问题,与本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分配、减贫、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政治信任问题也是涉及制约中国与本地区经贸关系升华的瓶颈。美国选择在这一议题上重返亚太,正好切中了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软肋,迎合了本地区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安全需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而且美国也利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范话语,以履行自身作为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援助承诺的行动。美国的做法表面上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和挑战,实际上相比军事和经济战略方面,却更加明显地存在针对中国以及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意图,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832.
解读昌耀     
昌耀是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诗人。因地域及时代的因素,他的诗长期以来备受诗坛及读者的冷落。就他的诗的价值而言,在中国当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诗歌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他的诗通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的艺术化抒写及对其的审美超越,最终实现了人性与诗性、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3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探索和思考,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女性生存方式、成长过程、最终命运的透视和解读.而把众说纷纭的<婴宁>的重新释读作为一个切入口,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4.
文章对鲁迅先生二十世纪的乡土小说进行回顾与再审视,反思社会转型时期乡土小说创作的低迷,期待新时代作家们对中国社会面临的"三农问题",予以关注,创作出真正反映乡村面貌,农民命运和心声的震聋发聩的作品,不辱文学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35.
作为对人生意义或生命存在的沉思,人本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关于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与归宿的关切早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视野之内。在希腊文化繁荣及开始衰落的时代,希腊人作为“公民”生活于城邦这一鼓舞其忠诚的时代,哲人追问的是“人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怎样才能至善”的问题。在希腊文明晚期城邦衰落的时代,在捉摸不定的动荡社会里,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安宁的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中心。可以说,人也是希腊哲学的出发点和对象。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具有时代局限性,但是古希腊人那种对自我充满信心的正向探索和中世纪人彻底放弃现实中的自我而到天国里寻找自我的本末倒置的探索形成了鲜明对比。古希腊人那种积极的自我探索成为后来人本主义思潮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836.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并存的今天,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频频出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世界发展格局与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倡导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其践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依循辩证法办事,牢记实践第一,坚守人民立场,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渐行渐明、落地生根,真正实现唯物史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37.
贾樟柯电影从其独特的县城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凸显的城镇化现象进行了审视与书写。在其电影视野中,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面临着物质和精神双重破败的命运,城市沦为陌生而戗害异乡人之所,而其中流动的人们则经历着由反抗走向悲剧的痛楚。  相似文献   
838.
人类命运与全球伦理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课题与伦理道德有密切关系。关涉人类命运的诸多问题,需要在全球伦理的对话和指导下去解决。建立全球伦理,是古老而常新的价值追求,至今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理想性,但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经济技术层面和文化及信仰层面参与全球伦理对话很有必要。全球伦理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形成,有助于消解和平与发展及“文明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9.
面对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逆全球化倾向凸显、新兴经济体崛起等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需要基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更加平衡的全球治理机制,即新型的全球化。在阐述新型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制度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倡议,是为推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互利共赢而进行的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赢、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向更具公平、更加和谐、更有活力的方向变革,从而成为新型全球化的引擎。  相似文献   
840.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