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0篇 |
劳动科学 | 46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69篇 |
丛书文集 | 177篇 |
理论方法论 | 32篇 |
综合类 | 364篇 |
社会学 | 42篇 |
统计学 | 9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凸现了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转移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取向 ,经济学理论充分证明了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吸纳农民进入城市 ,完成村民成为市民的嬗变 ,既符合经济运行法则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2.
李彦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20-21,26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情况入手,通过对制约其有效转移的因素分析,提出大力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目前 ,我国农村实际人口占总人口的近 70 %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为 6亿多 ,而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 ,我国农业只需 1.5亿劳动力。除去外出打工的民工约 1亿以及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了约 1.5亿外 ,实际剩余劳动力约 2 .1亿。认真分析和认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和现状 ,对于我们制定多管齐下的解决途径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 ,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8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大国的经济起飞必定要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原因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建议与对策 :着眼于农业内部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间转移和向国外输出 ;不同地区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制定适宜的城镇化政策 ,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8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丽森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1):24-28
中国入世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必将使农业所需劳动力出现锐减趋势。而对即将出现的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安排他们重新就业,适当分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业突破了僵化体制的束缚 ,在全面深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了优先启动和发展。应从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我国农业优先启动的背景和动因进行认真分析 ;根据二元结构理论和转变传统农业理论 ,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基本假设 ,对我国农业优先启动的理论模式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三农"问题是最基本的难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最核心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官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增大支农力度,从制度上、政策上改革对农民的歧视和限制政策;要加强科技兴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开拓小城镇建设以及大城市扩张,不失时机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积极培训农民及基层政权干部,使他们适应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88.
加快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约300万左右,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18-20万人。因此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89.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拉模型"到"三力模型"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拉模型”是解释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著名理论。但是,该模型存在着忽略劳动者能力、政府的社会改革行为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等缺陷。鉴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三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市场因素、政治与行政制度安排和劳动者能力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大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政治与行政制度和劳动者能力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制度性障碍。破除这些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有序、顺利转移离不开政府管理模式改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9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经之阶段,民国时期的学者针对这个问题,不仅从质的方面,而且从量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转移的途径进行多种设计,提出了发展乡村工业、移民、强制劳动等消化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对当前这一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