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川菜文化名扬世界,深得大众喜爱,但大家却往往只知道那一小部分经典菜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需求,很多川菜的菜品推陈出新,形成了新派的川菜文化。四川地大物博,各地的美食别具一格,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美食与美景互相映衬,成了天府之国的靓丽名片。基于此,弘扬四川美食文化与旅游文化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功夫小吃王》是一部有别于其他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力作,它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以美食为主、美景为辅,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将四川各地的美食与美景串接起来,自然而流畅地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娓娓道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部风光旅游片中去享受美景与美食的休闲时光。本片力求动画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同时也十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说《功夫小吃王》是一部动画版的《舌尖上的四川》。  相似文献   
112.
在儒家系统内部,牟宗三判定朱熹的思想系统是别子为宗。牟宗三认为朱熹将道德的最高本体体会为“只存有不活动”,在功夫上强调格物致知的顺取,是儒家发展的转向和歧出。这种判定活动深化了朱子学研究,但是这种判定标准割裂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13.
不请大牌明星作形象代言人,更不打广告战、价格战,双星以本土化的名字、中国式的包装,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4.
秘书与生肖     
刘淦 《当代秘书》2003,(9):36-37
秘书岗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要胜任这个岗位必须具备一些过硬的素质。根据多年工作体会,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办公室秘书,除了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夫以外,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看家本领。倘若用生肖来类比,就是:  相似文献   
115.
儒学道统的叙述是一种当下性话语,这种叙述语言有可能遮蔽道统学承的真实关系,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对理学道统的表述即是如此。从功夫论出发,以天人关系层面的超越向度和心物关系层面的功夫方向维度两个视角进行关照,则孔子之学传颜、孟、荀,而宋明理学的道统学承也呈现出别样的面貌和分疏,朱、陆、王分别传承了孔荀之道、孔孟之道和孔颜之道。这种学承分疏也为儒学史中关于朱陆王三家的诸多争辩提供了解答。  相似文献   
116.
电影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反映着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末代皇帝》、《喜福会》、《功夫熊猫》三部以中国为背景的代表作,蕴含着西方在不同时期的中国观。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并分析造成对中国有不同解读的深层原因,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17.
本扎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他爱加蓬也爱中国。在中国,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武林高手、影视明星、文化交流专家,并且成为小有成就的商人、国际武术联合会官员、加蓬武协主席等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118.
王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乐”思想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心灵经历艰苦磨练的亲悟。本文认为王阳明所说之“乐”是本体、工夫和境界的同一,是人的基点、人的追求和人的归宿的同一。王阳明的“乐”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生命的存在与本质,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灵的恬静与和乐。  相似文献   
119.
李小龙系列功夫电影中的"大同"观,包括武术层面的"中西合璧",文化层面的"百家争鸣"以及社会层面的"和谐安邦"。其电影片名、武功专业术语以及武术文化的成语、习语等文本中,都反映了这种"大同"观。可以说,李小龙本人及其电影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传播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大同"观,为中国哲学智慧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发展到宋明时期,理学家在“性与天道”的理学主题以及“天理人欲之辨”的探讨中,通过自觉而系统的道德本体论的建构与对“立人极”的不遗余力的强调,把中国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与反人文因素的矛盾推向极端,人文精神在一种超乎寻常的强化中日益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