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015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35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173篇
丛书文集   1169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2068篇
社会学   434篇
统计学   35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中国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到2012年为止,城镇化水平达到52.57%,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反思城镇化进程应当看到,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规模扩张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失问题。问题的存在,既有城镇化指导思想的原因,又有制度缺位和监管不严的问题。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并以有效的制度和监管,保障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迁移进城镇的新居民自身权益的公平实现。  相似文献   
13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价值。作为一个民族或社区根性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其反哺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其发展带来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控与支持,需要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更为重要的则是民众的文化自觉与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33.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日益增加,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暴力拆迁""违法强拆"等事件频频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系统分析重大拆迁事件,可得知其具有个体冲突和群体性冲突并存、征收补偿问题仍是矛盾焦点、拆迁手段的多样化和抗拆手段的极端化、新媒体的介入加速事件的传播扩散等共性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政府行为失范、司法救济不力、补偿机制不健全、公民话语权丧失、媒体监督作用有限等社会问题。妥善化解拆迁纠纷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达成多方利益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34.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发展与稳定推进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农村版劳动力职业素质的提升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之一就是就业,农村半劳动力的合理再就业是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在解决农村半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如何促进农村半劳动力向城镇顺利转移以提升农村半劳动力的就业率,使其达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5.
叶振宇 《城市》2016,(2):55-59
产城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采取同一模式不切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模式势在必行.适当划分产城融合模式类型,对地方政府开展实践具有引导作用.各地宜针对实际条件合理选择可借鉴、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类型,围绕主要导向,实施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36.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农村土地变动及其权益的重新分配,进而引发农村各类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主要突出的问题就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丹东新型城镇化的意义、丹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丹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7.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谋划。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人如何市民化"、"地怎样使用"、"钱从哪里来"、"空间怎样布局"、"城镇如何建设和管理"、"房如何有效调节"。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以人为核心,正确选择改革路径,统筹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房地产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38.
正传统的农村社区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其社会结构简单,封闭程度较高,日常生活通过其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的扩张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保护战略的实施必须坚守18亿亩红线,这导致了需求的缺口愈加明显,也带来传统的农村社区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国家对农村社会和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用地  相似文献   
139.
人口城镇化导致的特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长期困扰着这类城市的管理者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武汉市参照逆城市化理论,借鉴国外经验,采用了建设产业卫星城组群以达到合理分布人口,化解特大城市人口膨胀这一治本策略。在人口快速增长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压力的情况下,这一策略的实行对问题解决有可行性。与此同时,武汉市在实施这一策略中出现了问题与偏差。只有坚持城市人口分布规划的远景目标、争取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同步进行、重新考虑八大组团的选址、确保卫星城组群与中心城区的间隔与距离等措施才能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  相似文献   
14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指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市民化意愿强烈,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是由于市民化能力不足、落户城市困难而又不愿舍弃农村的特定社会现象。"二律背反"现象不仅延缓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以传统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这一现象,必须深化户籍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构建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