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对中日共同使用的"气"("気")从字源及使用现状进行了音、形、义三要素的分析,从而在认识二者字义巨大差别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广泛使用的"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明了"気"与"心"的关系?佣芍沼锏摹皻荨笔侵感?理活动、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外在感情、心情,而"心"则是"気"的根本,是掌控"気"的内在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22.
[摘要]汉语的字义关系宛如处在一个十字架上,四周的意义如果向中心点汇聚,就会形成同义关系;而中心点的意义向四周扩散,就会形成多义关系。同义关系的形成,是字义凝聚的结果,多义关系的形成,则是字义变易的结果。本文所谓 “字义凝聚”是指异字同义的凝聚,“字义扩散”则是指同字的意义变异。研究字义的凝聚与扩散,能搞清楚字的同义关系、多义关系是怎么形成的,为汉语历史词义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3.
现代隐喻学,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瀚逊认为,人们日常思想和行动的本质是隐喻的.语义学的隐喻理论则进一步将隐喻理解为基于相似性的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传统汉字字义的引申,从隐喻角度来解读,就会获得全新的认识.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本文浅显地对"比"字字义的引申做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4.
简要总结了汉碑、汉简中与字义有关的三类字形演变规律,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变形义化"现象。"变形义化"是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将字形中的某一部分稍作改变,成为能表明该字字义的部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5.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尻安在”,一句中的“尻”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相似文献   
26.
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其发展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系统地探讨圣经解新学在国内学术界似尚未真正展开,然而它不仅对基督教的研究,而且对哲学解释学相关背景知识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一般读者包括许多学者对它还比较陌生,本文力图从历时的角度,对西方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发展过程作一集中的叙述和分析,并将其和解释学哲学联系起来,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相互影响,当然侧重点在圣经解释学本身的意义的崭露上。  相似文献   
27.
“白”字是我们常见的,其意义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可以从它的原始形象来分析字义,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8.
北溪字义》是陈淳晚年在本乡讲学时的讲义,代表了他思想的精华。陈淳在书中把"字"从单纯的文字单位变成了哲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对朱子学庞大的概念体系进行了精要概括,保留了朱子学的基本框架;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朱子思想中能动性不足的部分做了一定的发挥。  相似文献   
29.
以《说文解字》阜部92字为研究对象,基于甲骨字形考释阜字本义,对阜部字作造字方法分析,并归纳其字义体系,举例说明义符阜、土的通用现象及从阜字的增土繁化现象,考察《说文解字》阜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0.
清代山左学者治学与江南及河北学者互动密切,其成就较之皖、吴名贤,不遑多让。但因身处山左,或限于财力,他们的著述并未及时刊刻流传,因而今日研治清代学术领域的学者,对于山左学者仍是比较生疏。张舜徽先生治学严谨宏博,论学实事求是,无畛域门户之见。先生撰《清人文集别录》计收清代文人六百家,其中属于山左学者有二十四人。先生于益都赵执信《饴山文集·叙录》云:"清初北方之学,山左为盛。"即对山左学风颇有推崇。本文仅就舜徽先生于《清人文集别录》所论廿四位山左学者之治学及其学术成就的评价予以探讨,一则以观察山左学者的学术成就,一则以感慨辑录印行及研究山左学者之著述,俾使山左学者之学术得以完整呈现,供研究者取资,实有待继续努力以从事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