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02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199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正敦煌,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全世界两个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项标准的景点之一,被称为东方卢浮宫。这里也依然是中国西部待开发地区,经济落后。以往中国城市的发展陷入唯GDP论,在工业大量创造GDP的年代里,为了保护敦煌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反而成为工业开发的枷锁。自然环境的限制,国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各种条 相似文献
4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7)
陆游极其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子孙。晚年为此特写下《放翁家训》一卷,教诫后人。他一生留下的近万首诗作中有约两百首是写给儿孙的,这些诗歌详尽地表达了他的教育观点和对子孙的殷切希望,生动再现出陆氏家庭教育的场景。本文试以陆游作品为文本依据,探询陆游的家庭教育情况,折射其家庭教育观。 相似文献
43.
揭示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4):27-31
鲁迅的小说《药》,在揭示出老中国儿女们的精神麻木的同时,也透露出革命者疏离了民众的悲剧,是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小说以精巧谨严的艺术构思、真切生动的场景展示、简洁传神的人物勾勒、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见长,成为一篇极具悲剧色彩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44.
最美的公主不是属于童话属于梦想,而是肩负责任,为人们梦想的实现而奔走努力。诗琳通,这位来自泰国的公主,用30年书写中国情缘,用万里华夏行搭建中泰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45.
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解释华夏、中华等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华民族的近现代涵义,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局限性及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华人民共同体和公民化国家的建议.本文认为,中华人民是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性的共同体,因此,国家应把它作为永远追求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6.
47.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3-37
司马迁《史记》载颛顼于《五帝本纪》,时代排序第二。据史实考证,颛顼生于若水,若水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第一大支流,由北而南蜿行于川西山谷间。颛顼生地具体位置,约在今四川荥经县。颛顼乃黄帝直系苗裔,经若干世代而至于禹。据考禹生于西羌,其地在汉之广柔县,约当今四川北川、汶川等县。我中华人文初祖炎、黄及其后代,渐进而成华夏族群,其始则蕃衍生息于西部(今陕、甘、川),后乃移主中原,奄有广阔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48.
2011年5月9日,一场以华夏酒源贡献天下为主题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高端新品开坛盛典在曹操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隆重举行。开坛盛典得到了安徽省、亳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49.
李德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本文认为,解读《离骚》重要的是从屈原的自叙中,看到华夏各族在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共有文化心理以及楚人秉承着独异的文化精神走进民族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50.
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以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国语·晋语》说的炎帝、黄帝同出于少典氏 ;《史记》、《世本》、《大戴礼记》说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同于出黄帝 ;《尚书》说的尧、舜、禹等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 ,他们应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华夏血缘族团。同时 ,根据东方的大量古史传说及大汶口文化的领先地位 ,这个族团从炎黄起至夏初止 ,一直生活在东方以泰山、四渎、《淮南子》九州为中心的地区 ,并在山东东部地区初建夏王朝。夏初太康失国及少康复国一段历史大体发生在东方。大约在少康中期时夏王朝西迁中原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遂由东方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