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华夏先民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创世纪神话传说,记载保留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是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共同尊奉的华夏始祖夫妇。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依照东方华夏农耕民族的独特方式来流传、保存和表述的,而不像西方那样,将它视为神的行为,存见于宗教经典之中。  相似文献   
42.
康华 《殷都学刊》2014,(3):121-122
租佃实现劳动力与土地相结合,推动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佃农按约定向地主交租,但在灾年,减租成为两者争诉焦点。在乾隆朝,减租政策与习惯相冲突。在价值上,政策维护国家利益,而习惯维护社会公平。在规则上,政策不强制地主减租,而习惯允许佃农减租;政策对减租比例无明确规定,而习惯有比较清晰规定;政策规定由政府认定减租,而习惯规定由地主认定减租。两者抵触不仅导致减租司法混乱,而且激化租佃矛盾,使佃农暴力减租成为常态,引发社会震荡,并恶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3.
从《霸王别姬》的完美谢幕,到《梅兰芳》的惊艳出场,人们已然习惯了从电影中捕捉民族经典的影子,似乎如此这般便与国粹有了丝缕的联系。然而,真实的经典、国粹却被束之高阁,等待在历史的记忆里接受后人的膜拜。京剧,无疑是众口之中的国粹典型,然而这朵绽放在华夏文明中的绚烂之花,除了在个别文人的手中把玩之外,不得不以一种记录和回顾的姿态,通过电影的方式才能得到世人的满堂喝采。这是文化的悲哀,传承的苦楚。  相似文献   
44.
史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历史的真面目,而不是为了世俗名利。近年来,中华民族的源头问题是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有人盲目信古、复古,发表没有科学根据的言论,再加上媒体盲目的炒作,使史学研究走入歧途。《华夏探源》一书提出了许多令人费解的所谓“新观点”,出现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但还能顺利出版,并得到媒体的大力推荐,这是作为“史学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缺乏史德、盲目“炒古”的表现。为了制止“炒古”现象,使史学研究走向正轨,需要国家、史学研究者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相似文献   
45.
伏羲日祝说     
伏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也是汉族及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的原型应该是远古时期羌姜部落集团的日祝,在后来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成为华夏各部落集团日祝的代表,并逐步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46.
47.
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之所以能引风气之先并给人以学术启迪性,就在于他能不断地反省自己,超越自己.他在<熊图腾>中的自我反省与超越表现在:一是从文本研究走向田野调查,对华夏起源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二是对图腾批评的再阐释,从父权制文化的祖先神话图腾的考察走向史前"女神文明"的探究;三是明确提出"四重证据法",并尝试"四重证据法"在揭示中华祖先神话起源方面的阐释效力;四是在民族志"写文化"的批判反思语境下对写作形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8.
张富祥 《文史哲》2013,(1):22-38,165
华夏民族文化共同体滥觞于史前,历经夏、商、西周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至春秋战国之际已充分具备后来所习称的汉民族持续发展的各种内在要素和机制。与此相适应的是,以部族史观为基础的华夏史观亦逐渐整合而上升为先秦历史学术的主导意识。"华夏"概念源起于"虞夏",为先秦学者追述和重构华夏史的变称;《尚书》是华夏史观成熟的标志,其核心价值集中指向政治上、文化上的"大一统"观念和华夷两分的"天下观",为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支柱。略具雏型的通史著作《世本》和《竹书纪年》,综合反映出华夏史观的展开与早期华夏史学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9.
50.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中华民族特别是一亿多中原儿女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建设成功可以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方面须制订和采取有力措施,大量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确保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