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2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70篇 |
社会学 | 1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魏义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1):48-53
对于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来说,其思想来源于孔子自不待言。历来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康有为对孟子十分推崇,他的哲学深受孟子的影响。梁启超归纳康有为哲学有四个方面,笔者由此入手,揭示康有为哲学的孟学渊源:康有为的博爱哲学推崇仁和不忍之心,接续了孟子以不忍人之心释仁的传统;孟子所讲的不忍人之心被康有为加以阐发,成为主乐哲学的人性根基,孟子提倡的与民同乐则成为主乐哲学的一部分;孟子对《春秋》的关注成为康有为发挥《春秋》微言大义,力主社会历史按照公羊三世演变的进化哲学;孟子基于自由、平等的大同理想成为康有为社会主义哲学的基本来源。 相似文献
2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8-107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23.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人类普遍认同的、值得大力发扬的道德原则,是为仁之方。先秦儒家的忠恕之道与基督教的道德金律同为爱人之道,但两者在爱的来源、爱的类型、爱的出发点诸方面存在差异。忠恕之道中人格平等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相一致,发扬和光大忠恕之道,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处理社会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好四个字——“敬、爱、勤、恒”,即高度的敬业精神,宽厚的博爱之心,勤勉的工作作风,恒常的工作习惯. 相似文献
25.
26.
陈水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庄子的博爱精神,潜藏于庄子思想最深处,涌动着内在情感波涛,却以外在的裸露形式作出种种极不寻常的逆态表现。庄子对人生,对人类,对自然,均以博爱精神予以深刻的感染。溯其本源,却可窥视到其内在潜流的社会缘由,且能更有效地把握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深层本质。 相似文献
27.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篇有这样一段记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28.
29.
谭耀松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与人交流,面对生活,这是为大学生的未来埋下伏笔.志愿者实践服务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感恩社会,关爱他人,不仅要关爱身边的人,还要关爱陌生人,关爱国际友人,志愿者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 相似文献
30.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是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从英文词源可以区分为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笼统地反对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也曾经给予肯定。但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相容的。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论,而人性论与阶级论是根本对立的和完全不相容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性论做过彻底的、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同时,对人文的人道主义中那些非人性论的内容则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肯定。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最终就要研究和解决阶级论和人性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对哲学世界观有影响,但还不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