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1.
12.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与新月诗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作品例证,从诗歌语言的音乐}生、新诗格律化和新诗戏剧化小说化三个方面,可探讨卞之琳对新月诗派的继承与超越,由此展现卞之琳的独特诗学追求和精湛诗艺表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卞之琳的智性化诗歌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宋诗理趣传统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理趣与知性诗学的内在关联,情理合一与情知合一的会通,“以议论为诗”和“非个人化抒情”诗歌书写方式的相仿,平淡之美与平中见奇审美旨趣的共同属性.卞之琳诗歌与宋诗理趣传统的联系,为探寻智性化或哲理化的中国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逝世后,我有一篇很短的文字,写他与《书屋》的一点关系。卞先生是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读了他的诗,并为他惊讶。惊讶他在数行之中就能表达出那么多意思,而且让人想了还想,隔了一段,忽然又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想起这首诗就想起卞先生,一想起卞先生就想起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这样。  相似文献   
15.
1938年至1939年,卞之琳曾在延安访问一年。延安的生活对诗人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卞之琳《慰劳信集》中。现实风格的深化,相对于以往现代派创作的个人风格的拓展,以及"非个人化"的重塑等,构成了《慰劳信集》的主要特色,同时也成为卞之琳重启新的创作旅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严肃命题的“淘气”行为。  相似文献   
17.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卞之琳在诗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新诗的口语化、格律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译诗,以顿代步的翻译主张对我们今天的诗歌翻译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用诗歌体裁翻译的莎剧,也成为了格律体莎剧译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卞之琳的诗歌意象系统中,“路”是一个中心意象。“路”以及衍生的相关意象与“人”的活动一起构成了卞之琳诗歌关于人生道路、心灵归宿的主题表达。“路”意象既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感悟,又包孕着智慧和哲思。  相似文献   
19.
西川 《中国学术》2001,3(1):292-298
戴望舒(1905—1950年)虽然比卞之琳(1910-2000年)大五岁,但由于他们二人都译诗,都写诗,又同属《现代》杂志,又于1949年同乘一条船从香港回到中国大陆,感觉上是属于一代人。李金发(1900—1976年)虽然比戴望舒也只大五岁,但由于他1919年即赴法国,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经历了从初读、初译、观剧,到深读、精译、评论的过程,从最初接受苏联的莎评模式,并受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民性、阶级性的过度强调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较为客观持平地评价莎士比亚。卞之琳的莎学融合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莎学。他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围绕莎剧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以及"莎士比亚化"进行论述,对作品进行阶级分析,强调人民性,探讨莎剧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困境。他自觉利用现代西方莎学中的一些史实材料和来源考证,借鉴意象分析,同时扬弃现代西方莎评中的宗教论、人性论以及"历史派""影射派"的观点。卞之琳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莎学"整合"的策略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西方莎学作为学术工具,构建了富有他自己特色的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