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主义诗人卞之琳以其融合古典词风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诗作在现代诗坛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者也多从"化欧"、"化古"的角度来分析卞诗,但卞之琳所接受的古典诗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现代性因素,因而能通过分析,在卞之琳的诗作中发现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在现代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2.
卞之琳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经历了从初读、初译、观剧,到深读、精译、评论的过程,从最初接受苏联的莎评模式,并受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民性、阶级性的过度强调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较为客观持平地评价莎士比亚。卞之琳的莎学融合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莎学。他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围绕莎剧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以及"莎士比亚化"进行论述,对作品进行阶级分析,强调人民性,探讨莎剧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困境。他自觉利用现代西方莎学中的一些史实材料和来源考证,借鉴意象分析,同时扬弃现代西方莎评中的宗教论、人性论以及"历史派""影射派"的观点。卞之琳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莎学"整合"的策略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西方莎学作为学术工具,构建了富有他自己特色的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3.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中蕴含的翻译伦理一直被国内翻译界忽视.卞之琳提出“信”是为了破除“信达雅”对译者的桎梏以及强调译文需要对原作忠实;提出“译”的目的是破除“直译”“意译”的无谓争论和批判译界为追求译文的美感而对原文内容不忠的不当译风;提出“似”一方面是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无法做到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译文必须满足译入语文化规范的要求.“信”和“译”折射的都是翻译的再现伦理,“似”折射的是翻译的规范伦理,“以似致信”是卞之琳融合2种翻译伦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4.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追求主体情感的隐藏,重视节制抒情及深蕴理趣,呈现理胜于情的特点,形成了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诗情诗形的冷凝,诗意及其传达的曲折深远,以及戏剧化、小说化、意境化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是其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5.
卞之琳译《哈姆雷特》片断进行赏析:其译文的直译与意译交替使用,恰到好处;格式与节奏,力求原汁原味;形似与神似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6.
文人的风度     
张昌华 《社区》2013,(35):18-18
黄裳先生素喜收藏,他非常欣赏张充和,但与其不熟识,便托请友人靳以向张充和讨字。时值张充和与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将此事疏忽。世事沧桑,一晃二三十载,加之山阻水隔,充和早将此事淡忘。20世纪80年代初,卞之琳赴美叩访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聊及当年黄裳托靳以向其求字一事。  相似文献   
27.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是对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形似与神似”,“直译与意译”的传承和超越.卞之琳的“信”继承了严复“信”对原作对译作诚信的要求,但所指范围比后者广,尊重原作的程度比后者高;卞之琳的“似”继承了“形似与神似”对维系译文与原文的适当关联性的强调,但破除了“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无谓争论,为译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对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在范围上作了限定;卞之琳的“译”继承了“直译”和“意译”对翻译与创作关系的定位,但破除了“直译”、“意译”理论的二元对立,为译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8.
著名翻译家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呈现四种范式,即卞之琳英诗汉译研究,卞译《哈姆雷特》研究,卞之琳汉语新诗英译研究以及卞之琳的翻译与其汉语新诗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现有研究中也存在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重复,一些研究论据不足,结论牵强,研究者尚未就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当中的“似”原则和“译”原则的所指达成共识等缺陷.新语境下的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开展.  相似文献   
29.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不是做到和原作相等,而是做到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他的诗歌翻译很好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风姿与神韵.  相似文献   
30.
从诗律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及注读等角度看,卞之琳、朱生豪、梁实秋和孙大雨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一段独白的翻译,可谓匠心独运,各显千秋,成为此段独白的四种名译。基于文风与译风关系的考虑,我们在分析不同名家对同一作品的译文时,既应坚持一种标准宏观赏析,又应用多种尺度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