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振 《现代交际》2010,(2):26-28
危机是一个组织所要面临的正常的现象,同时危机公关也是一个组织在面临危机时所要必须做出的反应。危机的出现有其特点,危机的特点决定着我们在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防微杜渐;在危机发生时,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以真诚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应对危机。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每个组织面对危机所表现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把危机化解掉,并且从此突飞猛进;而有的组织却在危机中掩耳盗铃,自取灭亡,从此销声匿迹。在此文中我们就将讨论为何有的组织能够歹于妙地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如何将“危”变为“机”,有的却遭遇滑铁卢。  相似文献   
52.
近几年关于“见危不救罪”的刑法入罪讨论的非常激烈,不仅在刑法理论上,许多学者各抒己见,司法实务上也有不同的处理态度,民众也持不同观点来看待。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关提案,要求通过刑法来规制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刑法层面的具体体现,本文将具体阐述之。  相似文献   
53.
见危不救频发在公共领域、陌生人之间,而熟人之间则很少有发生。这说明见危不救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涉及到心理、伦理和法律的复杂社会问题,旁观者效应、陌生人伦理缺失、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都会导致见危不救的发生。由于陌生人社会是法治型的社会,治理见危不救的对策,主要是通过法律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消除道德义务和权利的背离,实现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54.
从核物理防护等理论知识出发,介绍了β+、α、γ射线内照时对人体内的脂肪、肾脏和骨等器官所致的全身最大容许负荷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这些辐射是10C、238U和239Pu等放射线核素被摄入体内时产生的.文中还讨论了进行计算所应用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55.
惩罚见危不救行为是一项基于“道德愿景”的立法建议。从惩罚的逻辑考察,惩罚一般是以“受害人一伤害人”关系为基础的,不能直接延展至“受害人一旁观者”关系。惩罚措施若要成为法律规则,需满足社会文化特质及民众心理意识,但民众心理意识中对“作为和不作为”的认知差别.以及社会心理学上的责任逃避和旁观者效应,都是立法惩治见危不救行为的掣肘。从“成本一收益”角度分析,可以预测这种立法是缺乏效益的,并可能导致政府和社会的对立和博弈。作为一种条件尚不成熟的法律制度创新,惩治见危不救行为的立法目前是缺乏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6.
关于设定见危不救罪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危不救行为纳入到刑法范畴具有可行性。因为见危不救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纳入刑法调整范畴的前提。从刑法角度看,设定见危不救罪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同时重大道德义务可以成为见危不救罪作为义务的一个重要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立法,可以为我国刑法设定该罪寻找立法模式。在考虑到我国目前具体社会状况前提下,见危不救罪的主体暂时限定为三类。  相似文献   
57.
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南华大学核特色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材选择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为国内高校岩石力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
59.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不作为犯的规定缺乏体系性。在刑法分则中具体列举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是很难实现的,在总则中加入不作为犯罪的原则性规定,同时,适应现实的迫切性,增设见危不救罪,是适应我国现实的一种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60.
试论见危不救犯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和论题的界定见危不救的危害性早被许多国家所认识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明文规定。在我国 ,不同情况下的见危不救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我国学者研究、介绍了西方国家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经验 ,引起了立法者的注意 ,在 2 0 0 1年的人大会议上 ,刘如琦等 3 2位代表提出 ,在我国刑法中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1由于社会中见危不救行为的广泛存在 ,这一提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争议很大 ,究竟什么是见危不救 ?对见危不救的惩处应该由道德还是法律来进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