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也包括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即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和历史价值论问题。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的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概括地说,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性,就不能确立正确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2.
理念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没有理念缺位的学术研究;阶级理念是一个全局性的范畴,其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阶级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相应地,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当代社会阶级状况和思想倾向依然有其合理性;历史是有规律的,规律必然有阶段性或时段性;阶级、规律与价值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思想史不能回避理念、阶级、规律、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尚书》里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礼记·大学》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孟子也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说法,即“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不是说明古代中国统治者十分重视民生呢?纵观历史事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把“民”抬得那么高,  相似文献   
64.
把梦阳 《国学学刊》2021,(1):68-80,143,144
古代正史的列传中经常出现一种"乞代""义释"的故事类型:在面临盗贼围困之际,传主主动乞求盗贼让自己代替同伴赴死,进而感化盗贼将其释放。这类记载最早见于汉晋时代。一般而言,传主所维护的同伴往往是其亲属或长吏,因此这也成为正史中表彰孝悌或忠义事迹的一种经典范式。但与其他常见的超自然、反理性的模式化书写不同,由于古代频繁发生的大规模饥荒与贼乱,这为"乞代""义释"在事实层面的成立提供了逻辑合理性;此外,孝悌或忠义的道德准则,亦使得"乞代""义释"具有被不断模仿与再现的可能。故可因此认为,正史中"模式化书写"的现象,除了观念"塑造",亦可通过事实的不断积累获得强化。  相似文献   
65.
莫伸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最大特色就是通过三类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将历史事实充分地还原展现出来:第一类为陈冏台、李百灵、杨伟名;第二类为姚生泉、万里;第三类为李新安、郝飚、闫志奇.此外,作者在阐述历史事实的同时亦反思着如下三个关系:其一,政治与农业的关系;其二,理论政策与农村实践的关系;其三,沿袭与改革的关系.全书视角独特,以陕西为焦点来透视全国,行文流畅生动,让人手不释卷,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6.
一部经典的历史作品,不但会力求探寻历史事件之真相、增进读者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而且会尝试解答恒久的理论难题,为读者提供认知历史  相似文献   
67.
在电影《高考1977》的情节中有一个历史反革命的女儿陈琼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这与当时的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68.
1997年10月18日,黄山市朱子研究会在程朱阙里徽州故土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宣告学会在弘扬传统文化、创建现代文明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扩大研究领域,2003年8月黄山市朱子研究会又更名为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寒来暑往,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学会已经穿越整整十个春秋。回顾十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在市社科联、黄山学院以及各个方面的支持下,在会长张脉贤先生的主持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作为徽州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69.
光绪二十二年太监寇连材因为违制递折子而被慈禧处死之事迄今不能得到完全的澄清。一个无法证实的折子,衍生出来了一连串的故事和情节,最终树立起一个在宫廷斗争中正义凛然的"烈宦"形象。特别是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极力讴歌寇连材的"忠直",使得寇氏在近代史的叙述谱系中始终以支持维新的正面人物出现,并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从寇氏被杀后京城清流士大夫的赞誉,到戊戌政变后康、梁出于保皇立场的宣扬,再到民国时期大量野史、掌故和文艺作品对其事迹的激情创作,寇氏的历史形象其实经历了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寇连材的"事迹"和"烈宦"形象以及其他许多生动的细节和"事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他死后被人们构建出来的。"烈宦"诞生的背后,隐藏着他人不同的政治诉求和利益取向,人们心目中的寇连材是被"打扮"出来的。  相似文献   
70.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近年来已涌现了一批成果,但大多将视野停留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忽视了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