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33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管理学   2466篇
劳动科学   101篇
民族学   1372篇
人才学   607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0683篇
理论方法论   1894篇
综合类   18993篇
社会学   2575篇
统计学   334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587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987篇
  2014年   2334篇
  2013年   1961篇
  2012年   2336篇
  2011年   2955篇
  2010年   2845篇
  2009年   2826篇
  2008年   3653篇
  2007年   2587篇
  2006年   2050篇
  2005年   1986篇
  2004年   1708篇
  2003年   1376篇
  2002年   1321篇
  2001年   1279篇
  2000年   950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封建史,在治国理政方面前人给后世留下许多不朽思想智慧,大一统的官僚制度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它成就了中国60多个封建王朝的兴盛和发展,也因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使历代王朝终未逃脱覆灭的宿命,这便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没停止过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努力与探索,其成功经验和智慧最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中国历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历史周期率"问题,那么在西方500年发展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则是"经济周期律"问题。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只有从"公共事物动机"入手,才能克服中国传统社会"官僚制"假设和西方社会"经济人"假设的片面性,实现治理水平的提升和领导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2.
马克思的存在论不是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而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即历史存在论。历史存在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透视,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透视社会内在的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社会生存条件,体现为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它是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感性活动的自我分裂;第二层结构是作为社会生存条件人格化的阶级,阶级本质上就是社会权力;第三层结构是法权、国家、意识形态,它们是社会权力不同方面的表达。深入理解与阐释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思想的三层结构对于廓清关于马克思的种种歪曲,以及深入理解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论《秧歌》     
张爱玲的《秧歌》1953年写于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界褒贬不一,针锋相对,成了张爱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秧歌》出版的社会背景与作家当时的"竞技"状态来考察:首先,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重返香港,投入美国驻港新闻处,《秧歌》正是她写的第一个长篇——一个有着明显"绿背"(即美元)色彩的长篇。其次,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生活是困苦的,但并非像《秧歌》所写的在"饥饿"的火山口上,显然,《秧歌》是作了歪曲反映。其三,《秧歌》有一段与内容天关的"妙论",此"妙论"出现在其前夫胡兰成于1958年在日本写的《今生今世》一书中。从时序上说,似乎胡兰成抄袭了《秧歌》,实则是《秧歌》保留的胡兰成的汉奸阴影。  相似文献   
994.
小说的影像阐释是当代影视剧生产的重要源泉,在视觉文化主导的今天,小说的影像阐释不仅使小说进入文字阅读和视听感知结合的“共读”时代,而且为影像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小说的影像阐释已经对当代作家的小说书写、小说生成方式及小说传播形态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近代译者抱着"启迪民智"的功能目的大量译介外国小说,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小说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和实际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功能"意识,译文普遍存在着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范去化解源语文化形式的"归化"现象.这种"归化"策略的选择不管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与译者当时的翻译目的和动机有关.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作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其原则正可以解释中国近代翻译小说中出现的"归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6.
方言,地域文化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晋语区"的府谷方言,既保留着典雅的历史文化,又透视出古朴的民俗文化,还蕴含着特异的民族文化,本文是从文化角度解读府谷方言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97.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思维具有历史的特征.而理性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阶段.因此,理性思维及与之相对应的理性哲学都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理性哲学缺失与当下生活的对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性极限.而理性的偏见与虚妄的悲剧价值预设正是这种极限的表现.打破理性极限的前提是将理性还原于历史中并具体列出突破理性哲学的叙述方案.  相似文献   
999.
非个性化是利维斯衡量其伟大小说和小说家的重要尺度.通过时这一尺度的诠释来捕捉和说明利维斯评价标准的实质,推敲和体味这一标准在其重要评价中所具有的丰富意蕴,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利维斯的批评事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00.
杨争光早期作品以好看的故事书写命运,探索人性,后期作品寻求历史的明晰和深刻。转型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但却削弱了人性探索的深度,尤其忽视了女性意愿。这和作家自觉意识的推动以及时代语境的影响有联系。如何在自我突破中保持相对连贯性和复杂性,是作家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