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经济特区立法若干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限大于一般地方立法。厦门特区应用足用好立法权,将国家赋予的特区政策尽快法律化,同时通过立法增创特区新优势。在立法中尤其要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防止立法中的部门倾向。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厦门特区的发祥地。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区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从此厦门成为海西经济建设的领头军。2009年12月,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在厦门市湖里区召开。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9,(11):F0002-F0002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伴随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应运而生。经历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和市场锤炼,目前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340亿元的大型国有投资型企业集团,200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7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48名、商务服务业第3名,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150名。并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企业集团100强首位。  相似文献   
4.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金融、文化、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两岸交流合作众多领域,因而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去解读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显得十分必要.“综合配套改革与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学术论坛深入探讨了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战略、执行路径和策略,并总结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适合厦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路线,对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全面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1,(8):18-18
从2005年正式启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以来,厦门市已推进了70多项改革。在此基础上,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1月21日通过了全国首部关于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地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监管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6.
杨佳音 《领导文萃》2012,(19):140-142
素有"鹭江源头"美誉的江头,一直是厦门连接岛内外商埠的重要枢纽,岁月的磨砺,给她深厚的积淀,现代化的发展,给她生机与潜能。厦门经济特区30年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忍不住将目光一次次投向江头;从老商圈的蜕变,到新商圈的形成,再到高端商圈的崛起——江头不断经历着产业升级的"洗礼":江头街道成立7年来,财政总收入每年以29%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7.
一、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基本概况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厦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有23个。其中岛内的思明与湖里两个区的教育基地占有13席,它们分别是厦门市博物馆、厦门科技馆、厦门总工会旧址、华侨博物馆、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陈化成史记陈列馆、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郑成功纪念馆、毓园、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陈雄辉 《社区》2013,(18):20-21
福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区湖里街道位于厦门岛西北部,1981年9月,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步诞生,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6万,其中,户籍人口8.5万,流动人口7.1万。近几年来,湖里街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显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龚荣刚 《决策》2000,(3):24-25
前不久,在安徽省政府外资办的组织下,我们对厦门经济特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此前,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思想够解放了,姿态够开放了,步子够快捷了,而一接触到特区的繁荣,亲眼目睹其投资环境的优越,其招商引资成效的卓著,不能不叹为观止,不能不坐卧不安。面对与沿海地区的天壤之别,笔者结合明光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践,谈谈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以率先进行体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重要支撑,以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真正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