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精神血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思想沃土、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以科学态度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方法,坚定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导向,不断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以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2.
《唐都学刊》2012,28(1):10
西安文理学院坚持举办“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已历六届,本着“挖掘历史,古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积极推动相关研究。12月3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举办的“2011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西安古都学会年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山西、河南及陕西延安、宝鸡、咸阳、汉中、西安等地的100多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多家媒体记者前来报道。  相似文献   
43.
科学地评价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承认其相对的真理性和在特定时代的进步价值,予以批判地继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古为今用"是毛泽东关于文化继承的基本思想。"古为今用"的含义是: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应用于现时生活。换言之: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古为今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遗产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古为今用"问题上,要善于区分"糟粕"与"精华",防止二者的混淆。  相似文献   
44.
《甲骨文论集》、《陈炜湛语言文字论集》和《古文字趣谈》分别是古文字学家、甲骨学家陈炜湛先生学术论文和随笔的结集。三书近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实为学界佳音。三书贯之以"古为今用"的精神,在治学方法及特色上各有承继发挥,内容上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45.
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崇高的道德力量是正能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三千多年来,吴文化积淀、形成了大量以“至德”精神为核心元素的道德精华,这些宝贵的道德精华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源泉.我们应该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在有鉴别地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努力继承弘扬吴文化道德精华,古为今用,自觉践行,从中源源不竭地汲取“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促进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46.
贺竞择 《理论界》2009,(5):178-179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本文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17年的话剧历史剧大约有25部作品,绝大多数创作于1958—1962年之间。作为一种在泛政治化语境下生成的独特的历史叙事,其由一定的话语秩序所构建的历史剧体式亦即其文体形态具有三种不同的"历史"呈现方式,即尊史写剧、完全虚构、"失事求似"。但在实际运用时却以"失事求似"为主,因为在三种文体中,"失事求似"方式对实现古为今用的作用最为直接有力。可见史剧家们在"虚构与史实之间""徘徊"的足迹既有个人主体选择的因素,同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话语规训引导的结果,所以,历史的"现实观"制约着历史剧的"历史"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48.
建国初戏改的真实用意是将戏曲中的历史剧与权力的关系从讽喻批判转为歌颂服务,其中所出现的反历史主义倾向,是因为对权威话语通过戏改构建意识形态话语的目的与意图出现了机械教条和庸俗化的理解,以“纯然主观的表现方式”过于急切和直接地实现“古为今用”,这给戏改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而受到了包括权威话语在内的反感与批评.从1956年开始,中央以多种形式“纠编”,努力消解过激批判导致的对百花齐放精神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49.
荀子的进取人生观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他反对“天命”,主张人应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积极进取。继承和发扬荀子的进取人生观 ,有利于批判唯心主义 ,有利于启发人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从事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0.
关于古代文论研究,所谓"吸取"、"结合"、"古为今用"等,是人们听惯了的调子,笔者并不以为然.目前流行的"杂语共生式"、"六经注我式"及实用主义态度等诸多现象有很大的流弊和为害.因此,我们应重建自己民族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