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1.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性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渝  陈剑 《天府新论》2001,(6):81-86
通过对城墙、大小类型的房屋建筑基址和陶石器遗物等考古实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平原史前古城政治组织是发展比较充分、形态比较典型的酋邦组织,由各座古城的共存所形成的古城群,则是考古所见成都平原最早出现的酋邦社会,预示着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2.
缺首葬是青海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现象。本文对考古中发现的缺首葬现象进行了介绍与分类。并从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方面对这种葬俗进行了诠释,通过与民族学材料的对比,指出了考古学所具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式楠 《学术探索》2005,(6):110-123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标志着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食物获取方式。中国史前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从萌芽到形成、初步发展、发达、兴盛4个阶段,大体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末期相对应。中国史前农业明显形成南北两大系统,南方是以长江中下游为重心的稻作农业系统,北方是以黄河中下游为重心的粟作农业系统。这是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农作物祖本的自然资源以及居民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差别综合作用形成的。中国史前两大农耕系统各自独立起源、并行发展,又发生传播和交流影响。中国史前农业在世界史前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4.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5.
甘肃地区是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大致可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阶段,其中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大碰撞中,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彩陶为媒介的交流途径,并且黄河流域的彩陶呈扇形向四周渐次扩展,并形成西线、南线与东线等三条主要传播线路。甘肃地区则是彩陶之路的核心地区,不仅发展和丰富了彩陶文化,而且是彩陶文化向西、向南传布的必经之地。甘肃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魅力,促进了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6.
江淮地区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是当时该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考古材料,以史前重要遗址为例,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略作探讨,梳理史前玉器功能的演变规律:玉器被大量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礼仪性用玉的逐步形成;玉器成为宗教活动中执事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时,江淮地区开始了文明化的漫长进程,玉器在该地区文明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一,墓葬中出土大量玉器并形成了祭坛,这是氏族社会从神权开始向王权过渡的重要标志;其二,大型中心聚落遗址的出现,可以视作该地区从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起源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三,大量玉礼器的存在,不但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孕育了礼制文明。  相似文献   
117.
关于新疆史前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从新疆史前时期的界定、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史前文化归类三个方面 ,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与讨论。这三个方面基本上代表了新疆史前研究的基本现状。本文首先试图对相关基本概念做出必要的澄清 ,在此基础上 ,对有关的重要观点进行概括与评论 ,认为应对新疆史前时期这个概念做出新的界定、重点用文化而不是用三期论的时代作为基本概念来对新疆史前遗存进行考察、并用客观的年代数据表示其时代属性  相似文献   
118.
距今约 8000—5000年间, 辽西区史前社会由最初分散的村落组织, 到出现部落, 再到出现酋邦, 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之所以如此, 主要应归因于该地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由此带来的人口的迅猛增长。红山文化晚期, 正值辽西区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 但超限度的人口密度以及高强度的粗放式农业生产, 使得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难负重荷。加之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的降温事件, 最终使得人口大批迁离, 酋邦社会解体, 史前社会重新开始以较低层次的组织来维持运转。  相似文献   
119.
宜昌地理环境独特,是人类生息活动的理想之地,因此,地下埋藏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史前遗存丰富,文化繁荣发达,发展序列清楚,地方特色浓厚,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史,特别是长江流域古文化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0.
浅议青海史前文化的绿松石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松石是我国的四大美玉之一,其作为装饰品有着悠久的历史。青海史前文化的远古先民早在5千多年前就已经识别利用绿松石了,青海史前各文化出土的绿松石饰种类主要有管珠饰、珠饰、坠饰等,均用以人体自身项部或腕部的装饰品。绿松石以其艳丽的色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喜爱的装饰品之一,被视为幸运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