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28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041篇
理论方法论   395篇
综合类   3495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21.
理论与实务中关于裁量基准的法源地位与个别情况考量义务之间的争议与分歧,综合反映了规范主义的规则取向与概念化风格。只有从规范主义向系统功能主义的视角转换,才能从根本上消解裁量基准与个别情况考量之间存在的悖论,使裁量基准获得规范正当性,个别情况考量也由此在双重偶联性结构中得以自我确证。考察裁量基准个别情况的构成,基于个别情况对裁量基准事实要件的否定,形成了错误适用裁量基准与适用错误的裁量基准两种认定标准;对效果要件的否定,形成了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考量的两种认定标准。每种标准因适用方法与技术的不同,司法审查的强度也不同,但决定裁量基准个别情况考量司法审查强度的,依然是二者彼此否定的各种理由之间综合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2.
923.
社会福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福利范围的认识,应当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应在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社会福利,应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福利分配的公平,同时不限于政府独揽,实现福利制度体系化、整体化。社会福利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关注,应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作为标准。国家在社会福利的精神层面应侧重提供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而不能介入精神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924.
925.
通过对行政诉讼实务中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情况、法院对于电子证据的审核认定规则以及电子证据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适用的研究发现,在行政诉讼司法裁判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数量巨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电子证据受到质疑或者成为法院审理焦点的案件却很少。在电子证据案件的审核认定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很少成为法庭审理的焦点。在法律适用上,能够作为电子证据案件依据的行政法规范太少,已有的规范或者过于简单,或者效力等级低,适用范围狭窄。公共行政管理中电子证据取证和运用的规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26.
各地简讯     
《台湾工作通讯》2020,(1):38-39
福州设立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2019年12月11日,为创新台胞投诉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司法保障,更好维护台胞合法权益,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会同福州市台港澳办,在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中心举行设立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并举行在榕台胞n企代表座谈会,听取台胞台企对检察环节各项工作特别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建议,了解台胞台企的司法诉求和期盼,并围绕加强检察机关与台港澳办工作衔接、拓展服务台胞台企渠道等主题开展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27.
928.
929.
反递句式“不但不A,反而B”属于并列类复句的一种.从认知层面来分析该复句与语境C项之间的认知关系,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0.5<P{A/C}<1,0<P{B/C}<0.5;客观反映层面:P{C/B}=1,P{C/A} =0,P{A}=0.已然为P{C}=1,P{B}=1,未然为P{C}=0,P{B}=0.说话人使用”不但不A,反而B”这一句式,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的不一致关系,体现该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