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下,学术界近乎将抗战时期的三民主义论战解释为一场纯粹意义上的学理论争,而忽略了论战的深刻异质性内涵和政治内容。实际上,在三民主义论战中,一方面,中共的确从学理意义上批驳了叶青的错误观点,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的科学认识;但另一方面,中共也存在适应政治任务需要的内在诉求和意识形态化的价值取向,从而窄化了其进行学理层面探讨的视野,限制了其理论思考向更深层次的拓展。总之,论战从未与带有强烈现实关怀的政治意绪相隔梗。   相似文献   
92.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主流学界将其视之为一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争.这一定位以政治立场界分学术派别,武断地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史家范围,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真正对手.毛泽东的文化围剿说是形成这一看法的重要依据.然而,若从纯粹学术的角度看,论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内进行的,是唯物史观的内部争论.这是因为:第一,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治中国史是论战各方共同的理论立场;第二,论战各方基本遵循和使用了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术语.总之,视角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切换,造成了论战学术定位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3.
近代知识精英在接受正规科学的同时,受到了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灵学刺激与启发,将传统扶乩信仰推至灵学研究的崭新维度。灵学支持者期望诉诸理性和科学去认识科学知识之外的灵学知识,以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去促进在精神和道德层面改造已知世界,实现灵学救国。与此同时,以《新青年》为代表的灵学反对者则坚持彻底的科学主义和理性态度,将灵学视为有碍科学发展的落后迷信。两种截然不同立场的背后,是近代知识界在欧风美雨冲击下对现代知识与传统学问的共同反思,亦是对舶来之科学、宗教、迷信等概念以及现代启蒙精神的有益探讨,更为之后的科玄论战提供了理论素材并拉开序幕。在启蒙文化的引领下,中国社会逐渐以理性化、现世化为主导,灵学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灵学之争到科玄论战,不仅反映出中国现代化与世俗化之路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也构成以科学范式研究宗教现象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94.
在十九世纪头二十年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英国庸俗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曾就经济危机理论、《谷物法》的存废和价值理论等方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论战中,李嘉图坚决地站在了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而马尔萨斯的理论则竭力维护以土地贵族为主的上流社会的利益。现试图从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观点入手,结合两人的背景和经历,分析他们在论战中各自立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
在欧洲宗教改革语境中,英国与罗马教廷势不两立,英国剧作家通过戏剧创作参与宗教论战,君王利用剧院舞台宣扬新教主张以构建民族国家,观众在观看戏剧表演过程中实现国家认同。戏剧《哈姆雷特》、《西班牙悲剧》、《马尔菲公爵夫人》等谴责天主教偶像崇拜和圣餐仪式,使用新教的宗教隐喻和见证手法,以树敌方式推进国民的民族身份建设。  相似文献   
96.
工业文明繁荣的背后蕴藏着环境、生态危机,全球化带来新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整合,科学与人生观需要协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学人对"天人合一"问题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他们争论"天人合一"能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并在争论中逐渐深化了对"天人合一"的历史蕴涵的理解。他们的讨论并非无的放矢,而表现为对现实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切关怀,是中西文化之争在当代的延续,是科学与玄学论争在当代的重显。  相似文献   
97.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和汤亭亭由于对美国华裔文学持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产生摩擦,演变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持久激烈的“赵汤论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汤论战”并无实质性的分歧,两者都致力于打破华人模式化刘板形象、对中国文化都有传承并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读,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8.
何干之大约于1933年参与了当时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在论战中,他运用大量的经济史资料力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对参与论战主要派别的观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述。何干之参与论战取得的学术成就,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中苏友好协会是中苏关系风风雨雨的历史见证者之一.随着中苏两党从内部分歧到公开论战,中苏友好协会的功能与活动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与前一时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机构萎缩、人员锐减、地位下降、活动减少与功能嬗变.经过痛苦而复杂的演变,到中苏大论战后期,中苏友协作为宣传苏联的组织已不复存在,作为对苏交流机构也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是,中苏友协并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即便是在此后中苏长期对峙时期,它仍然通过极其有限的、象征性的活动显示着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0.
近现代中国知识界在中国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有过几次争论,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期与末期的两次社会论战进行述评,提出虽然时代不同.论证各方观点以不同的面目 约束.文章认为,只有超越这种张力,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中化与西化一百多年争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