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721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062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吴瑞坚 《探求》2008,(6):29-3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选取了如下路径:一是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二是从传统治道向现代治道变革;三是从“政绩政府”向“绩效政府”转变;四是从“官僚独自”向官员互动的公共能量场转变。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起源及发展,阐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在建筑及规划领域产生的影响及代表人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影视文化的勃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影视文化的认识、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观众的文化心态不仅受生活方式、观念的制约,还有社会的、体制的、现实的、历史的因素,更有诸多哲学上的思考.剖析观众的文化心态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当今中国的影视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4.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基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下构建的课程观,因迥异于现代课程观,而要求教师应适时地转变角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颜岩 《社会科学研究》2007,42(4):115-121
本文主要评析美国学者凯尔纳的“后现代”观。从现代概念入手,通过剖析“后”之内涵,凯尔纳为我们分析了“后”现代的语义星丛。接着,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群基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现代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马克思的“抽象”概念、德波的“景观”概念和鲍德里亚的“类象”概念,凯尔纳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通向后现代的思想史路径。  相似文献   
26.
后现代合法性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哲学就“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展开激烈争论,启蒙以来建立在主体性和理性基础上的现代性受到广泛指责,其合法性受到质疑。利奥塔、福柯、哈贝马斯对现代性激烈批评、深刻反省,深化了对于现代合法性危机的认识,并试图确立“后现代合法性”,这种反省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秦裕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70-73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以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为依据,将"差异"确定为后现代基本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詹姆逊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后现代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晚期发展阶段,其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属于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因此,差异性特征仍为后现代社会所具有,但却有别于其前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化性征最直接的表现为"绝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上,并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对之加以超越。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和后形而上学以及交往行为理论为不同的哲学范式,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范式转换,两者之间存在断裂性。哈贝马斯的新的哲学范式——交往行为理论,正是在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一种由沟通行为获取的新的统一性,给从形而上学中发轫而在后形而上学中又倍受质疑的现代性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9.
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长期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存在,只是到了本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学才真正开始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一些社会学流派也才开始真实地切入了生活实际,社会学的视野、问题和概念框架正在发生一场深刻革命。然而,中国社会学尚未对此作出反应,仍然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中展开自身。清楚地认识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中国社会学打开发展新局面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0.
理解后现代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后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与现代及现代性断裂开来的历史分期与思想属性;后现代哲学展开了后现代性,但后现代性不能局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去理解。后现代性并不是现代性的对立物,提出后现代性的直接意义在于重新理解现代性,但后现代性对于现代性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观照、审视与反省等镜式功能,更体现在定向、阐释与治疗等参与性功能上。后现代性的底蕴,则在于对哲学追求生活自明性的根本性精神的承接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