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72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2篇 |
综合类 | 1063篇 |
社会学 | 7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思维和后现代思维对心理咨询理论、实践、研究和培训都有影响。在理论上 ,它们影响心理咨询的哲学基础、科学基础和咨询流派 ,主要表现为注重客观实证与主观建构的对立 ;在实践中 ,它们影响咨询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咨访关系、咨询行为和伦理 ,主要表现为主张冷静旁观与主动参与的矛盾 ;在研究方面 ,它们持不同范式 ,主要表现为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冲突 ;在咨询师培训方面 ,它们有不同的模式 ,主要表现为关注程式化技巧培训与个性化经验培养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分歧十分明显 , 但不乏相通之处 ,对它们的超越需要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整合。 相似文献
42.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威廉·加斯是元小说这一著名概念的提出者,他的小说理论紧密切合小说界的发展实际和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后现代小说理论家中既具很有代表性,又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3.
后现代法学通过反思和质疑以传统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的确定性和普遍性特征,从而揭示了现代法治的某些弊端,这些思想和理路有助于客观审视现代法治的传统观念和法治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作用,启发我们在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及时运用德治的方法来消解和弥补法治的不足,选择并确立法治与德治同时并举的治国方略,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44.
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主体社会实践的改变和生存体验方式的转型,空间性逐步受到哲学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并且与文学和美学相融共生,生发出崭新的、具有实践性质的"空间美学"。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空间美学的"生存——体验论"以主体精神实践的维度完成了对本体论和认知论意义上的空间转型。而空间美学的实践性特质也得以充分参与到后现代的文化表征言说之中,"自然空间性"与"都市实践性"的融合、"空间生产性"与"空间话语论"的融合、"生活空间性"与"身体在场性"的融合都构成了文化实践的显性特质。空间美学将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继续体现强大的理论包容力与话语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5.
法的概念解读有三个基本维度,即价值、制度与谱系。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冲击着现代性的法治主义叙事,推动了法的概念重建。在价值层面,破解了法律正义幻相,价值相对主义与道德平等观挑战了法治的普世信念与道德等级意识,制度层面则动摇了规则中心并将“活法”延伸到法律家的观念中;在谱系层面,拓展了文化谱系与规则谱系,使法治之法获得全方位生长。后现代思潮引发的法的概念重建对中国法治主义话语和制度建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主要评析美国学者凯尔纳的“后现代”观。从现代概念入手,通过剖析“后”之内涵,凯尔纳为我们分析了“后”现代的语义星丛。接着,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群基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现代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马克思的“抽象”概念、德波的“景观”概念和鲍德里亚的“类象”概念,凯尔纳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通向后现代的思想史路径。 相似文献
48.
丁惠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肇始于启蒙运动、发韧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而作为"现代性产儿"的社会学其产生、发展都与现代性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由现代时期进入后现代时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性上升期形成的现代社会学理论范式的两大传统--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当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释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困境.与此同时,各种后现代学术思潮此起彼伏,社会学领域更是大师迭出,他们纷纷对现代性--这一社会学的母体展开反思与批判,以重建当代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49.
在英国文化唯物主义及其"文化研究"的传统中,伊格尔顿是从词源学以及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文化的。他试图从人类文明、生活方式以及艺术等方面去探求文化的本质和作用,突出其整体性,并赋予文化以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的地域政治、民族和信仰冲突等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文化研究传统及其"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0.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征,但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告别现代性",而是介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阿多尔诺对现代性的批判令人深思,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因而,对这种现代性批判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