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几十年来是全国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古代文学教材,但囿于时代等方面的原因,从作品的题解到文字的注释,今天看来,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入选的《尚书·无逸》和《诗经》中的若干篇章的旨意和文字训诂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纠正性的工作,以期对即将进行的全国古代文学教材的修正和统编工作,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62.
阎若璩是清初以考证而著称的学者。他治学异常勤奋 ,广学博览 ,追根溯源 ,锲而不舍 ,注重学术交流。在古文献的整理考订、辨伪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开后来乾嘉学派之先河。费时 30年而写成的《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集中地体现了阎若璩的考据成就。阎若璩从古籍文献、文辞义例、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地理沿革、以及天文历算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详核细密的考证 ,终于了结了这 10 0 0余年之久的公案  相似文献   
363.
本文以《尧典》、《皋陶谟》、《金》、《顾命》、《费誓》等文章为个案,从文章条理、人物语言、材料组织、氛围渲染几方面具体而微地探讨了《尚书》的叙事技巧。《尚书》充分地发挥了上古语言的表述特点,代表了当时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学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364.
朱元璋之问     
朱声敏 《领导文萃》2014,(12):72-76
正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几百年来,他由乞丐登上皇位的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历史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至今粉丝遍布华夏。然而,在朱元璋时代,贪官污吏却杀了一个,站起来一批,始终前赴后继、延绵不绝,以至于晚年朱元璋曾非常懊丧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这个问句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我们姑且称它为"朱元璋之问"。  相似文献   
365.
正夏元吉,掌管明王朝财政27年,为官清廉贤明,朝廷倚为砥柱。"遗直如公真大度,老成当国有深谋",清代郭嵩焘谒夏元吉墓时的诗可谓一语中的。建文帝在位时,夏元吉是户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副部长。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进驻京城时,这位"财神爷"还浑然不知地在账房里扒拉着算盘算账呢。朱棣的兵部尚书茹常率兵  相似文献   
366.
乍一看来,掣签授官制(通过抽签来决定官员的任命这一程序)的起源与历史是一个较为边缘的课题。然而,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它并不只是制度史中无足轻重的问题。令人深思此问题的一个原因是,“铨选”——换句话说就是找到管理帝国的合适人选,或日“得人”——往往被视为吏部这一中央政府中最重要部门的最关键任务。正如南宋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叶适(1150—1223年)所言:“夫甄别有序,黜陟不失者,朝廷之要务也”,“吏部者,朝廷喉舌之处也。”顾炎武在《日知录》“铨选之害”中引用了叶适的这些言论,并对本文将要涉及的一些问题已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367.
王恩来 《理论界》2009,(3):152-153
"仁"是产生较早的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发现,但在春秋之前使用较少.今文<尚书>中有一见,即"予仁若考".<诗经>中有两见,即"洵美且仁"和"其人美且仁".将"仁"与"美"并举,显系指人的优秀品德,但具体内涵不详.到春秋时期, "仁"的使用日渐多了起来,但给"仁"以明确定义并将其作为中心观念予以推行的,是孔子.  相似文献   
368.
《尚书》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华夏民族刚跨入人类文明门槛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军国大事,而以典谟训诰誓词和命词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开去。这也就是后来历史学家所称的“典谟训诰之文”了。《尚书》中的“典”,本为典册之意,但这里却包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的意思,如《尧典》,就是一篇记载尧、舜言论和事迹的重要著作,无怪后人将其奉为“经典”了。而所谓“谟”,就是谋,是指谋略、谋划、谋议,象《皋陶谟》的内容就是舜、禹和皋陶之间的政治谋议与对话。无论是“典”还是“谟”,在《尚书》中…  相似文献   
369.
李慧敏 《人才瞭望》2017,(6):254-256
《尚书》的赏罚思想受到天命观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天之罚”,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人之罚”的治国思路.儒法两家均致力于治世,儒家主张由内而外重建人伦秩序,法家则主张以赏罚之法强力建构社会规范,从而呈现出基于不同人性论而展开的礼法角逐.  相似文献   
370.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是研究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尚书·周书》今文十九篇,提供了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分封诸侯、营建洛邑乃至平王东迁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人是如何巩固其新生政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