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51.
《洪范》是《尚书》中反映殷周之际政治思想成就的一篇重要文献,自汉代至清末,它都是《尚书》学研究的中心。刘节于1928年发表的《洪范疏证》一文,大胆怀疑传统看法,将《洪范》成书下推至战国晚期,这极大影响了《洪范》学、《尚书》学和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传承与新诠。丁四新教授的新著《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重续汉儒和宋儒的《尚书》学传统,以新的材料、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来论证《洪范》为周初作品,进而挖掘《洪范》本身的治道哲学内涵,在《洪范》著作年代考证、大义阐发和经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是《洪范》研究重回“中国立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52.
《尚书》经典中蕴涵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文本所涉天命、鬼神、上帝、群神、神人等与"神"直接相关之思想概念与哲学范畴,是建构《尚书》"人神观"与先秦宗教神学思想体系不可或缺之内容。《尚书》文本论"神"与论"人",既弥漫着强烈的神性意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所论人神关系内容,蕴含天人关系、天神关系和天祖关系,是天、神、祖、人、上帝之间立体融合。《尚书》"人神观"反映了殷周之际思想世界复杂之人神关系图景,体现了"人本"与"神本"并行发展之态势,展示了"人神同构""天民一体""神人不二"与"天人合一"之理论特征,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以"神道设教"和"人道设教"为特质的历史文化思想面相。"神本"向"人本"转向之观点,并非完全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轨迹与状态。"神本"与"人本"、"神道设教"与"人道设教"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张力中并行发展且互为补充,并成为社会稳定与人心安定的重要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453.
454.
续晓琼 《南都学坛》2009,29(4):F0003-F0003
《尚书》中的《洪范》篇是中国传世典籍中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最早的专篇文献,对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由汉至清,受世人瞩目,涌现了许多关于《洪范》篇的诠释文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诠释体系,而这个诠释体系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断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55.
“诰”体是由祭祀仪式中的祈告这一言说行为而生成。这种由神祗之告发展而出的生人之诰,发生在册封、赏赐、任命、朝觐和会同等礼仪之中。“王若曰”是《尚书》诸诰的一个显著性文体特征,它是神道设教的标志性提示语,《尚书》中的周初诸诰都是周公神道设教的文本化生成物。“周诰殷盘”显示了殷周两代文化精神气质的同异。  相似文献   
456.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修辞技巧的成熟应用,上古语言特有的古朴质实,实录中孕育的记语体例,以及言者阐述政治观点中产生的基本论证方法,对先秦诸子、历代政论文、史书体例、官方文书以及后世行文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57.
明代梅鷟<尚书谱>五卷,迄今未有刊本.阎若璩称此书"殊武断也.然当创辟弋获时,亦足惊作伪者之魄."其"武断"之处表现在:断定孔壁<古文尚书>十六篇为孔安国伪造;断定东晋<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为皇甫谧伪造;否定<百篇之目>,断定<尚书>全经七十七篇;臆造"刘向<别录>古文尚书五十八篇"篇目,等等.其"创获"主要表现在:考辨<尚书序>(大序)之伪;考证郑冲未见<古文尚书>;考辨晋人<武成>篇之伪,等等.  相似文献   
458.
 诗、书、礼、乐是西周王官教育中最核心的课程体系,也是最早得到王权认可的经典体系。但从《论语》、《礼记》、《国语》等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发现,至晚到春秋后期乃至战国前期,《书》学仍游离于部分贵族教育课程体系之外。这说明,与“诗礼乐”为辟雍、泮宫两级学校普遍教授的政治、社交仪式不同,《书》是天子辟雍中课试贵族子弟的书面“文本”,而在诸侯泮宫中,各国故志、令、世、训典等文献则取代《书》,承担了国家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对于这一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早期《书》学功能、传播之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西周王官之学的课程设置理念。  相似文献   
459.
本文从铸叔皮父簋铭文出发,首先论述了作为月名的一月和正月在甲骨文中的更替过程,再论证从西周之后,金文中没有以一月为月名者,由此证明铸叔皮父簋之一月在很多著录中旧释不确,当释作二月。并以此推断传世文献《逸周书》和《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几个一月亦当释作二月。  相似文献   
460.
王灿 《东方论坛》2010,(2):89-95
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历史变动观念丰富而重要。《尚书》的历史变动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历史是连续而非断裂的;历史是不同朝代(实即新旧时代)的递嬗;历史是某种程度的"循环"。它们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和道德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