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2):32-34
说到周有光先生,凡上了点年纪的,大概都不会太陌生,因为他是世界知名的汉字改革家,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李怀宇撰写的《周有光百岁口述》,作序者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者余英时先生。余先生在序中说:“今天汉字拼音已通行全世界.有光先生从1955年起便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担任拼音化研究室的主任,  相似文献   
22.
上帝糊涂     
百岁老人周有光时常戏言:“上帝糊涂,把我:忘了。”谈笑间,透出几分孩童般的调皮,更有参透生死之后的淡定从容。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有光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由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语言学大师竟是半路出家,前半生都在从事经济工作,直到五十岁才正式改行。在此之前,语言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23.
余玮 《华人时刊》2007,(11):14-20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24.
苏州有位名叫张吉友的富商,热心于投资教育事业,与蔡元培等教育界名流交情甚笃,膝下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亦十分出名,叶圣陶曾说过:“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沈从文就是这幸福的人,娶了张家三女儿兆和;周有光亦是,与张家二女儿允和喜结良缘。周、沈二人由此成为连襟。  相似文献   
25.
本刊发表周老这篇短文章,是让读者能够了解这位106岁老人就20世纪重大事件所作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世界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26.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客:(陈明远,人文学者)您早年从事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到1955年,在您年届五十时,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而您却在经济学和语言文字学这两个跨度很大的领域都做出了突出成就。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特殊经历谈谈我们现在的学校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7.
客(陈明远,人文学者):从人类的全过程来看,季羡林先生提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季先生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认为.文化的接力棒要传到中国,世界的文化高峰要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来。  相似文献   
28.
要重估一切价值客:(陈明远,人文学者)您是1906年出生的世纪老人,见证了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这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历经磨难,您自己的命运也随着时代潮流起伏跌荡。但是回顾一生的苦难,您没有丝毫怨尤,而是  相似文献   
29.
娄云驹 《中华魂》2010,(3):38-41
最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上读到一篇短文《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作者周有光),该文虽仅三千五百字,却令人疑窦丛生。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我谨向此文作者提出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30.
<正>去年,与妻同去美国旅游。从西到东一个半月,此番游历大开眼界。更感周有光先生提出"从世界看中国",所言极是。物美价廉话商品"民以食为天"。在美国,食品新鲜卫生,价格也便宜。华人餐馆自助餐一人十多美元,饭菜吃到顶嗓子眼。洛杉矶华人餐馆一只张牙舞爪的大龙虾不过9.9美元,超市三文鱼每磅(一磅约九两)仅2美元多点。服装价格也低,质量却不含糊,多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严格按美方要求的高标准加工制作,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