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5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9篇 |
人才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17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292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史概念,中国"新文学"遭遇了无数次的质疑、替换、扭曲和不断重述,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改写只能使其本身的文学史面目变得更加模糊而难以把握。用政治的逻辑强解"现代文学替代新文学具有政治意图",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而"现代文学"概念的流行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并没有谁能证明其它相应术语、概念的优势不是"新文学"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真正该做的,或许不是简单的术语之争,而是如何更加有效进入学科内部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482.
汉代四家<诗>皆为专门之学,其中<韩诗><毛诗>采用汉代经派命名的一般做法,以创始人姓氏命名;<鲁诗><齐诗>以创始人故国命名,与人们对"齐学"、"鲁学"的认识有关,有尊崇的意味.<汉书·楚元王传>所说申公自号<鲁诗>是一种追述.三家<诗>之命名应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之后,为创始人弟子所命.<毛诗>之名亦当为毛公后学所命,且因三家各自命名而为. 相似文献
483.
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之争--对2004年一种学术现象的中国症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的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之争,蕴含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呈现了在中国学术演进中,世界学术新潮的横向影响和业已成为现代新传统的学理演进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国文论传统性格中学科建设与文化先锋两种功能在新时代的分裂;三是中国学术体系对文学理论的命名错误和学术机制的相对僵化对这场争论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4.
《齐鲁学刊》2017,(2)
胡风派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个案,但关于胡风派的命名、构成及其相应的精神内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不仅是一个具有同人倾向的文学群体,他们还代表了五四以后的一种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体现了一种相同的精神品格。胡风派虽然在1955年以后命运多舛、各自飘零,但这个群体实际上形散而神不散,他们历经劫难而不改初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考察胡风派经过炼狱的人生姿态和精神走向,对于深入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探究胡风派文人的思想、经历、人格和精神坚守的深层原因,检阅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以此反思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人格,对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5.
中国古代自传有其别于西方自传的特质,不能因其作者与传主名称表面的不一致而视之为寓言和反自传.自我命名在古代自传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是自我价值、人格的集中展示,是自传作品的主题、结构原则.捍卫、确证自我的价值和人格的独特性决定了自传自我辩护的基调. 相似文献
486.
487.
488.
赵秀玲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5):96-1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出现很多制度创新,而这些创新都牵扯到一个重要的“命名”问题。其中,数字命名具有普遍性,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现象,它与以地名、区域文化等命名方式共同成为制度创新中的关键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少有关注,更缺乏研究。本文认为,数字命名在制度创新中大量出现,是有现实、生活、文化、哲学基础的,也与示范活动、评奖制度、政治修辞等有关。数字命名的最大优势是简洁、明快、易记,具有激活功能;不足之处在于同质化严重和表面化理解。今后,应强化文化品质和创新性,在充分发挥民间草根智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字命名的学理性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489.
通过问卷调查及对相关专家的访谈,探讨当前我国制定中医药法存在的难点,认为其主要在立法者对所立之法的名称、立法目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重要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明确立法目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命名;对少数民族医药、民间确有疗效的医药给予立法保护和规范;中医、中药分别立法,增强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90.